《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成长主题研究》简介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成长主题研究》这本书是由.张明高玉创作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成长主题研究》共有51章节
1
封面页
...
2
作者简介
张明,男,1990年生,浙江乐清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毕业。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在读,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高玉,男,1964年生,湖北荆门人。...
3
内容提要
本书以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几部主要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成长主题”作为研究其创作的切入点,解读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伊恩·麦克尤恩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是...
4
序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成长主题研究》就要出版了,作为该书的指导者与合著者,我感到很高兴。张明2014年到浙江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读硕士,我是他的导师。本...
5
前言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西方世界享誉盛名。从20世纪80年代麦克尤恩投身于文学创作开始,英国文坛即掀起一股“麦克尤恩热”,麦克尤恩的作品以...
6
导论
伊恩·罗素·麦克尤恩(Ian Russell McEwan)是当代英国文坛最受瞩目的小说家之一,在西方英语世界受到相当高的重视。2008年,麦克尤恩被《泰晤士报...
7
目录
序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成长小说与成长主题 第一节 成长小说诸定义 第二节 “成长”的概念 第三节 成长主题小说 第二章 成长主题和主体概念 第一节 “成长”与...
8
第一章 成长小说与成长主题
谈到“成长主题”,我们就不得不谈“成长小说”。因为一般地,我们称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为“成长小说”,“成长小说”也即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然而从严格的意义上...
9
第一节 成长小说诸定义
必须厘清的是,“成长”二字虽是中文词语,但文学中的“成长小说”与“成长主题”这两个专业术语却属于外来语。解释“成长主题”就是关于“成长”的主题,“成长小说”就是...
10
第二节 “成长”的概念
从上文中,我们看到,“Bildungsroman”这一德语词实际上带有很鲜明的历史因素和时代的烙印,解释“成长小说”的概念很难脱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
11
第三节 成长主题小说
中国国内学界谈论“成长小说”的文章与专著非常之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在谈“成长主题小说”,而非“成长小说”。 我们认为,“成长主题小说”与“成长小说”在概念上...
12
第二章 成长主题和主体概念
正如我们在前文中谈到的,“成长小说”或“成长主题”的概念与“成长”一词含义的变化有很大的关联。应该注意到,我们大多数读者对“成长主题”这一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
13
第一节 “成长”与“主体生成”的关系
“成长主题”之“成长”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突破,是主体价值的自我发现。由于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精神的个体必然存在精神发展的可能,于是“...
14
第二节 心理层面的“主体生成”
尽管这种“主体性”概念观照下的“成长”强调自我发现,强调主体意识,强调身份认同,强调价值表达,但其始终是从形而上的层面探究人作为精神存在的自我完善的可能,也即将...
15
第三章 异态的成长:伊恩·麦克尤恩短篇小说分析
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长篇小说,但初登文坛的作家却是从短篇小说开始创作的。除了主要的十三部长篇小说,伊恩·麦克尤恩还著有《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床笫...
16
第一节 怪异的“成人礼”
伊恩·麦克尤恩短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多为青春期少年或者儿童。这使得故事中成长主题要更加突出。谈及何以在作品里对青春期情有独钟,伊恩·麦克尤恩表示:“青春期在年龄上...
17
第二节 长不大的畸零者
如果说小说《家庭制造》表现了伊恩·麦克尤恩短篇小说中的“成长失败”或者“成长未果”的主题,那么《与橱中人的对话》和《蝴蝶》这两篇短篇小说则表现了“停滞的成长”。...
18
第三节 寄居的幼童
相比起《家庭制造》里乱伦的青少年,《与橱中人的对话》里长不大的“橱中人”,《蝴蝶》里谋杀女孩的畸形人等等,《夏日里的最后一天》与《化装》里的主人公形象可以说是最...
19
第四章 成长与家庭:解读《水泥花园》中的乱伦情节
《水泥花园》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伊恩·麦克尤恩早期“惊悚小说”的代表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水泥花园》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被改编成同名...
20
第一节 非常态的成长故事
《水泥花园》以15岁少年杰克之口讲述了生活在伦敦郊区的4个孩子在父母相继离世之后相依为命的成长故事。故事的开头,主人公的父亲决定用水泥建造家里的花园,这也就是“...
21
第二节 乱伦与主体身份的置换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乱伦一直是各民族共同的禁忌。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有很充分的论述。西方世界自古代起对“乱伦”就有很深入的思考,最著名的莫过于“俄...
22
第三节 家庭秩序的重建
针对小说中乱伦情节,学界存在不同看法。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和龙教授将小说中所描述的乱伦视为成长的迷误。他认为《水泥花园》是一部“性心理走向迷误与畸变的‘反成长’小...
23
第五章 成长与“时间”:《时间中的孩子》里的成长隐喻
《时间中的孩子》是伊恩·麦克尤恩继《水泥花园》和《只爱陌生人》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在《只爱陌生人》出版之后,麦克尤恩还写过如《模仿游戏》《或者我们去死?》《耕...
24
第一节 “时间”中的成长
伊恩·麦克尤恩早期成长主题小说,如《制造家庭》《与橱中人的对话》《水泥花园》,主人公多为未成年人。这些小说通过对“幽闭”环境中成长对象的描绘、刻画,剖析人物的内...
25
第二节 追寻丢失的童年
小说《时间中的孩子》中呈现的特殊的时空观表达了主人公对成长的特殊体悟。而主人公史蒂芬寻找“丢失的孩子”这一经历本身就是一段成长的旅程。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造成了主...
26
第六章 成长与历史:《黑犬》中个体的自我建构
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一向与时代结合得比较紧密。这部《黑犬》写于1992年,时值冷战结束的次年,该小说正是以二战和冷战为历史背景来展开的。因此,小说中的历史和政治...
27
第一节 成长的历史隐喻
如果说《时间中的孩子》将焦点投向孩子,那么《黑犬》则是将焦点投向了父辈。《时间中的孩子》通过对“童年”的探寻,领悟生活的真谛。而《黑犬》则通过对父辈的独特经历的...
28
第二节 个体经历的历史关联
事实上,《黑犬》中有关历史的叙述占据了小说整体的大半篇幅,其中既有个人的历史,也有国家、民族的历史。个体与历史本就是无法分割的,个人经历中夹杂着历史的叙述,而历...
29
第三节 理念的历史继承
小说《黑犬》的主体部分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的,这决定了小说的内容必然带有传记的色彩。与一般的回忆录不同的是,这本“回忆录”是从他者的视角来写的,即“回忆录”...
30
第七章 成长与伦理建构:《赎罪》中主体的伦理反思
《赎罪》这部创作于2001年的长篇小说甫一问世就在评论界获得极高的赞誉,泰晤士报甚至认为它是“1923年至今最伟大的100部英文小说”(1)之一。《赎罪》被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