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时间”:《时间中的孩子》里的成长隐喻

第五章
成长与“时间”:《时间中的孩子》里的成长隐喻

《时间中的孩子》是伊恩·麦克尤恩继《水泥花园》和《只爱陌生人》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在《只爱陌生人》出版之后,麦克尤恩还写过如《模仿游戏》《或者我们去死?》《耕耘者的午餐》等影视剧本,此后,麦克尤恩重新回归小说创作。《时间中的孩子》在风格上与他此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评论界大多将其看作麦克尤恩的一部转型之作。麦克尤恩的早期作品多涉及乱伦、谋杀、异装癖、畸零人等禁忌题材,其语言风格和作品氛围也趋于阴郁、冷峻。与此前的作品相比,《时间中的孩子》则显然是一部“温情之作”。它没有《水泥花园》里的乱伦情节,也没有《只爱陌生人》中冷酷无情的暴力描述,同时也缺少《蝴蝶》或《与橱中人的对话》中的那些令人惊骇的故事情节。与早期两部长篇小说相比,《时间中的孩子》的故事结局也趋向圆满。譬如《水泥花园》的故事结束于一个家庭的破碎,而《时间中的孩子》则结束于夫妻团聚;《只爱陌生人》以死亡和被摧毁的爱情结束,而《时间中的孩子》则结束于重生和破镜重圆。厦门大学王悦点评:“《时间中的孩子》第一次将个人的、家庭中的孩子与社会中的、由政府主导的儿童培养方案结合到一起,从而在‘孩子’这一主题上找到了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交叉点。”(1)对创作的转型,麦克尤恩这样表示:“我感到我早年的写作已陷入困境。随着岁数的增长,早年轻率、悲观的创作风格日渐退去。”(2)虽然《时间中的孩子》在题材和创作风格上都与麦克尤恩早期的作品大有不同,但小说在发掘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深层意识方面却与之前的作品又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