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与那里

这里与那里

这里没有医院的冷漠,没有商场的招摇,没有私人场所的排他,没有广场的绝对公开。这里是如此悠然、淡定和庄重。

这里是美丽的大学校园,是多少没上过大学的人一生的向往,是多少上过大学的人一辈子的怀念。这里是离柴米油盐的烦琐最远的地方,这里是钩心斗角、利欲熏心最少的地方,这里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地方,这里是人生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这里对于我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切都需要我建立新的图式。Z开玩笑说,我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所谓全新,不仅是地域、人、物上的,更多是形式和内容上的。

与这里的人接触,让我看到,一些人是这样活着的。

一位四十大几的女老师,她是那样洒脱、朴素、文雅,看一眼就知道,她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在第一次听她课时,我想:她对人生有着怎样的理解?她的太阳和月亮必定与我的不同。她的时间里填充的是文学理论,是论文资料的考证。她会努力钻研自己的课题,创作出自己的学术成果。忙碌时她会彻夜批改作业,悠闲时她有足够的时间去度假。

而在农村,这个年龄的女性形象是,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或在田地劳作,或在当街拉着一个学步的孩子。

前者说,每个人心中都应该留住诗和远方。后者说,把孙子看大了就完成任务了。前者也曾是农村小丫头,后者也曾有远大的梦想。而如今,她们进入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前者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后者坚守着生活具体的根基。

阳光下,刚刚成人的女孩打着伞结伴而行,干净的校园就荡漾着青春的气息。细雨中,稚气未脱的男孩踩着滑板不稳当地飞翔,未知的人生中充满无限可能。在雪后的朝霞里,音乐楼里飘出的歌声,伴随着上课路上轻快的脚步。青春和理想,这两样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在这里相遇了。一群群青春飞扬的年轻人,在这里过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在和他们聊天时,我总会想,他们的成长经历会造就什么角度?他们眼中的世界必定与我的不同。

而在农村,这个年龄的人大部分已成为工厂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每天工作十二小时。

前者为了毕业论文,在相关专业中绞尽脑汁寻找自己的选题。后者为了那份薪水,在挨老板训时,告诉自己不要把尊严当回事。前者还在爱情中忧伤,后者已在准备婚姻中谈论彩礼。我看见,他们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沟壑。前者会觉得后者现实,后者会觉得前者幼稚。

我无法定义他们谁的人生价值更大,更无法定义他们谁的生活更幸福。

那天晚上写东西累了,母亲推我们下楼溜达,通往电梯的走廊右侧,有一个空着的厅子,安静宽敞,非常适合母亲推我们两个溜达。一个高大的女人满脸笑意,手里提着看上去非常沉重的礼盒。走到我们面前便放下了,看样子是准备休息一下。我们便开始攀谈。

她是加拿大著名大学的教育专业教授,虽然是中国人,但她的洋气扑面而来,她让我想到了小品中模仿洋人的演员,说话时两手一摊、肩膀上耸。她随和、健谈,短短几分钟的聊天,提到了她的研究方向,中国教育现象,她在国外的情况,以及她对我们农村人竟有如此先进教育意识的好奇。

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她所涉及的东西离我是多么遥远。

我和她分别是这两个群体中的一员。与她接触给我的冲击很大,让我更切身地体会到了世界的多样,人和人的差别。

我怀疑她当时略带酒意,不然我们这两个遥远的生物,又怎么能这样无障碍地交流呢。

人和人的本质差距是甚微的,就像白种人和黑种人的基因差别不足1%,但是他们的世界却存在不可跨越的距离。他们有了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生活,以及不同的心态和认识。就像所有的生命,大的生存规律几乎相同,小的细胞组织极其相似,但我能仅仅从这上面去认识它们吗。不能,因为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特征,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姿态,每一片树叶都有它的纹路。所以,能够领略森林在风中的浩荡,也能够欣赏花朵在雨后各自独特的色彩,才是与世界真实的体验吧。

每个人都逃不出生老病死,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在的环境内,以自身价值和需要达成统一而生存。但每个人都有他的环境、位置,每个人都以他独特的方式活着。当然方式存在类型性,但更多是类型无法囊括的。

认识到相同,可以让人达成共鸣,让人心灵相通。认识到不同,可以让人包容不理解,可以让人互相借鉴。所以千万不要绝对地用自己的经验去给别人的做法下定义,不要用一种形式去推论另一种形式,更不能一概否定不理解的现象。因为我除了我之外,又能知道多少呢?所以在不懂和不知的情况下,我愿打上善意的问号。

世界不需要同一,但需要同在。正因为不同,才有了空间和内容。

或许可以这样说,世界只有两个地点,一个是这里,一个是那里,这里是我在的地方,那里是我不在的地方。如果我抵达了那里,那里便成了这里,所以这里和那里是两个不能跨越的地方。但我在这里,可以向那里眺望,这样我的世界将增添无限风景,这样我的世界将变得无限辽阔。

世界有多少个“那里”啊!我多想去一一领略!

把心中那扇好奇的门打开了,新鲜的风吹到了我的脸上!

2016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