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妞妞活着
周国平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哲理中不缺乏情感,读他的作品,随时都能捡到思想的珍珠。但很遗憾,我读到了《妞妞》这本书。
合上这本书,我把它放在离我很远的地方,不敢再轻易碰。
周国平一开始在书中就说道,这本书让很多人流泪,也让很多人唾弃他。这本书讲述的是他的女儿妞妞一岁半的生命里程,或者说是他这一年半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妞妞在出生不久,就被发现患有眼部恶性肿瘤。医生建议摘除一个眼球,手术预后孩子到二十岁的时候,癌症复发概率是50%,但如果不手术,孩子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死去。面对这样的选择,周国平和他的妻子犹豫了。
周国平的内心非常矛盾,他甚至几次决定手术,但又几次退缩了。由于拖延,手术的预后效果越来越差,再加上医生的劝告,孩子最终没有手术。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
周国平在矛盾的心理中做出了选择,他选择让自己的女儿去死,而不让她成为一个盲人,去拥有活下去的机会。
妞妞太小了,她不会知道她为什么会离开这个世界。如果知道了,她会感激她的父母还是会憎恨她的父母呢?
周国平的选择让我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
他这样做对吗?我应该怎样理解他的做法?我必须在这个问题中找到答案,因为它关系到生命的意义。
我对妞妞的经历是敏感的。
在我一岁时,医生就告诉我的父母,这个孩子将逐渐失去自理能力,并且不会活得长久。我从小到大,大病小病不断。多少次在病中,我都会直接或间接听到别人劝我焦急的父母。很小的时候医生会劝我的父母:救活了也是个累赘,长痛不如短痛。近些年,也有人劝我的父母:这么多年了,你们对得起她了。
每当我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都要面临人们对我生命存在价值的评定,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感到恐慌。从这样的评定中我知道我的命是不值钱的,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努力再努力,让人们喜欢我,让自己有用,让人们觉得我值得存在。
这让我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它的可怕程度远远大于死亡本身。这残酷的现实来源于人性中的阴暗、自私和对生命的不尊重。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残酷不无道理,也更有说服力,它符合的是生物法则,在生物法则面前人道主义是无力的。
我感到幸运的是,我只是从别人身上看到了这些残酷,而不是自己的父母身上。我的父母对我的爱远远超越了人性中的这些弱点。他们人性中的真善美战胜了一切,我因此而存在,并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有希望的。
我必须承认,有很多父母在生出一个有重大疾病或严重残疾的孩子后,会选择放弃他,做出和周国平同样或更绝情的选择。在我读《妞妞》之前,我认为他们是无知、是不尊重生命、是情感缺乏,所以我没有费太大力气就得出结论,他们是错的。
但这件事发生在周国平身上,我怎能说他无知、不尊重生命、情感缺乏呢。他有强大的哲学体系,他有超常的智慧和悟性,他的情感那么丰富与细腻。但他同样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困惑了,我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这个打击就好比,我一直作为榜样的老师突然告诉我,富人是可以欺负穷人的,这是自然法则。
在书中他这样说道:妞妞带给他的不仅是不幸,还有耻辱感和失败感。他没有做过什么丢人的事,他的耻辱感来源于自己有了一个不幸的孩子。
因为无论是上帝还是命运的决定,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的人生便不再完美。人是群体动物,在这个群体中,从这方面看,注定他不如别人。他会有未战先败的感觉。人性中的嘲笑和排斥也都会落在他身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孩子,这又涉及了原罪的问题,这个问题深不见底,我们且不去讨论。但要解决的是,作为父母如何对待这个孩子。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别人嘲笑和排斥,因为谁的身上都有别人相比之下产生的缺陷。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缺憾,只有你用完美的要求来比较,这种耻辱才会出现,这种耻辱是自己给的。
记得有人这样说,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上帝就会派两个天使来保护和帮助他,这两个天使就是他的父母。
当一个生命选择了你做保护他的天使,那么你面临困难时,不是选择放弃,而是要选择承担。承担,不是消极地用死亡解除孩子的痛苦,而是积极地让其更好地活着。但是,在长痛和短痛之间他理性地选择了后者,这样的结果是他还活着,却让妞妞独自承受了死亡。一个父亲拥有这样的理智是可怕的。
从社会法则上说,在孩子没有自主能力的时候,父母有决定的权利,但从宇宙法则上说,父母没有这个权利。
无论是耻辱还是失败,或是更多的磨难,一个父亲都应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面对。需要承担的不去承担,才是一种真正的耻辱。
周国平拒绝自己的人生出现缺憾,这是对妞妞做出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种拒绝已经在更大程度上让他的生命不完美了。
有一点我必须得说,那就是在妞妞短暂的生命里,我看到了周国平和他的妻子对妞妞无微不至的呵护。我为他们每一个细节的付出而感动。书中那一段我印象很深,那是在妞妞最后的那些日子里,有人抱着她在楼道里从上往下飞奔可以减轻她的痛苦,周国平就这样反复进行,包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依然抱着妞妞在楼道里爬上去再跑下来。当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能体会到周国平内心的煎熬和痛苦。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是那样爱妞妞,他是多么心疼这个弱小的无助的生命。
这让我觉得他们的选择或许正是出于对妞妞的爱。
周国平和他的妻子多次想象过妞妞的将来,想象她会拥有的人生。其实50%的复发概率留下的生存可能还是很大的,但妞妞会成为一个盲人。他们根据经验想象细节,根据理论寻找希望,但他们最终舍不得让妞妞成为一个残疾人。在周国平和他的妻子看来,与其让她经受那么多可想而知的痛苦,不如在她没有痛苦的时候结束。经历一个残疾人生比死亡更可怕。
周国平在书中有一处写道,当他看到一个近似于爬行的残疾人在寺庙上香时,他说:我鄙视一个佝偻者的求生欲。这代表着他对生命状态的认识。或许在他看来,这样的人不必活着,活着便是无知无觉。这样的人还让菩萨保佑他什么呢?
周国平处于自己的角度,目光没有到达类似爬行佝偻者的主体。在生活中我也听到一些人这样说过:如果我成了什么什么样,我就不活了。
生命需要行动、价值和尊严,当这些不存在,生命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这是很多人的看法,准确地说是很多有行动力、价值感和尊严的人的看法。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局限。从这个价值角度上说,人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这种看法是强者在优越的局限内,对弱者的定义。
存在于生命本身最强有力的一股力量,是向生欲。困境不会打磨这种欲望,反而会因为生命存在受到威胁,而增强这种欲望。能够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是无论身处怎样境遇的人共同的追求。
没错,残疾人遇到的困难、打击和内心的挣扎是要比别人多得多,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他同样有追求、有希望、有快乐和幸福。而且正因为有太多磨难,他才会更懂得珍惜,正是因为有太多打击,他才更坚强,正是因为有太多痛苦,他的幸福也更强烈。
每个人都有其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精彩,每个人都有感受生命旅程的欲望和权利。我们不能否定每一种生命姿态,每一种花朵都能开出自己的美丽。如果真正为妞妞考虑,就不应消极地因为一个比较大的困难而放弃她的全部。因为父母的消极,妞妞没有了快乐的童年,没有了朝气的少年,没有了多彩的青春年华。
我相信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的观念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活在那个位置上。如果他相信妞妞缺憾的人生也可以拥有幸福,如果他相信妞妞值得获得更多的阳光,那么他还会这样做吗?事实上他是不相信的。
残疾人所有的困难中,客观条件造成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而大部分都是人为造成的。造成这些人为困难的人,不是那些文化水平低、影响力小的普通人,而是那些有思想、有理论、有发言权的人。包括周国平这样的人。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影响着整个社会。
多少文化学者,在研究社会的复杂,历史的细节,却忽略了生命的本质,忘记了人的模样。
妞妞是不幸的,她的人生注定有太多障碍,而她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她的父母设置的,妞妞太小了,她还没有能力跨过去。
我想有很多人对周国平的做法是理解的,是可以接受的。而我对他的做法虽然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或许有人会说我在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同意周国平做法的人,那些残疾之外的人不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吗?命运让我站在了妞妞的位置上,我要说出我的感受和观点,为所有被决定命运者发出声音,并替妞妞们活出生命的精彩。
不,应该是替妞妞活着,因为精彩不精彩是另一回事,我现在说的是该不该活着的问题。
2014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