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与陌生

熟悉与陌生

人和人之间,是熟悉更真实,还是陌生更真实呢?

很多时候,熟悉的人之间会有一种不可跨越的障碍,而陌生人反而更容易靠近,给予你最可靠的尊重和理解。来到师大,这个感受尤为明显。

在这里,除了母亲和姐姐,以前所有的人都不见了,每天见到的都是新人,我不知道他们的历史,他们也不知道我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是陌生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面前,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开始,让我感到新鲜。

作为一个坐轮椅的学生,我很多时候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总是那么包容和友善。同学们每次下课总会送我回住处,而且还帮我取快递,找学习资料,陪我参加活动。我们也会一起在茶馆因诗歌而相聚,会坐在我的宿舍里聊天。尽管认识不久,却毫不陌生。还包括一些路人,随手就会给我们一些帮助。比如说上电梯,只要有同行的,大多数都会帮我们按着门,帮着推我和姐姐,还会把我们送上通道,有的还会一直把我们送到教室,再跑着去赶自己的班车。

弱者在人群中无疑是会产生焦虑的,但我在他们中间感受到的更多是轻松和愉快,是他们的温暖驱散了我的焦虑。

有时候我会想,这些热心善良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是个怎样的角色呢?我生活圈熟悉的那些人,有谁也会像他们那样热心地帮助路人呢?我竟然无法回答自己。

我经常会听到他们说,你们太不容易了,你们真了不起!前一句,说出了他们给予一个弱者的同情,后一句,说出了他们基于这份同情之上的敬佩。同情和敬佩没有互相抵消,而是互相促进。同情加深了敬佩,敬佩转化成了更多的帮助。

文学院里不缺作家、理论家,我这个小巫是不值得一提的,所以说,同学们的敬佩之情,不是来源于我的成就,而是来源于我在苦难中不懈追求的精神。尽管如此,我这个凡人仍然可以感受到一份肯定,对我努力的肯定,甚至是一份存在的价值感。一个人的价值,是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体现的,如果让一个作家去做生意很可能成为白痴。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或许学习精神是最有价值的,这正好符合了我这一丁点儿优点。在这里,我觉得那个在空中飘浮的我,终于得到了现实的认证。这对于我是难得的。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在实实在在的日子面前,这份无实际价值的价值是不容易得到肯定的。在柴米油盐面前,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人际关系网面前,我这个无实际价值的人,是被忽略不计的,甚至是不被理解的。

同样让我感受到这一点的是在母亲身上。

一位五十八岁的母亲,独自照顾着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她一个人买菜,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喂两个人吃饭,一个人给两个人翻身,一个人推着两个人走在路上。当气喘吁吁又面带微笑的母亲,把我们一个一个推进教室,整个教室都为这个伟大的母亲而动容。多少善良的人,为母亲流下热泪,为母亲竖起大拇指。老师Y、老师D特意来宿舍看望我们,关心母亲需要什么帮助,老师G、老师H、老师W多次嘱托学生们,要多帮助这位善良、坚强的母亲。

一个人究竟有多善良,一个人究竟有多坚强,一个人的爱可以创造多少奇迹,他们在我母亲身上看到了人性的高度。我能感受到,那是一种仰望。母亲寄托了每一个善良的人对人心的期待。她可以让现实中的人们更加相信未来,更加期待奇迹。这一点接近于榜样,或者说英雄。

母亲对我们的付出,无疑是被肯定的。但在我们的生活圈中好像没有那么纯粹。

比如,在有些人眼中,母亲因为照顾我们,没有时间去干常人眼中的活计,而被说成,不被风吹日晒,享了一辈子福。母亲因为无私地为我们付出,而被认为是糊涂。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普通、本分,和我们家相对比较亲近的人,而且有这种态度的人也会帮助我们,关心母亲。因为感情在那里,因为包容在那里,唯一缺乏的是理解。当面对这样的曲解时,母亲从来不辩解,不争论,心里也不会责怪他们。

但母亲是孤独的。

如果同样的磨难降临到他们身上,或许他们不会做出与我的母亲同样的抉择和承担,但事实是,磨难并没有降临到他们身上,而是降临在了我的母亲一个人身上。所以我的母亲只有孤独地承受,并承受着孤独。

这样的不理解,我想,少不了这两个原因。

一是熟悉造成的视而不见,对背景的忽略,盲人摸象式地根据局部的定论,人们已经忘记了我的母亲所面对的磨难,或者说,因为太熟悉,已经看不见了。人与人太熟悉了,反而会忽略对方的基本特征、整体线条。当忽略了这些,很多时候就会发生错误的理解。而只是一些具体、片面的认识,并且可能是以偏概全的认识。

我想到了心理咨询经常提到的一个现象,那就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你与这个人不太熟悉又很少见面,那么你对这个人的印象主要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印象,如果是你非常熟悉又经常见面的朋友,那么你对他的印象主要是最后一次见到他的印象。这说明了熟悉程度决定了对一个人的认识角度。或者说距离决定了视角范围,从而决定了粗细程度。

二是彼此利益牵扯造成的错误理解。从某个角度说,人生存的环境的确是一张价值网,人在不同的价值中互相牵制着。这就让人和人之间不再纯粹,而有所求,越是亲近就越是如此。如果说你的作为会影响到某个人的利益得失,那么他还会理性地去看待你的作为吗?

很多时候母亲因为而我们无法满足外界对她的期待,这就造成一些人情感上的排斥,这种排斥会形成对母亲一些作为的否定。所以就有了一些带有主观色彩的曲解。

这并不是说,我生活圈中的人们比这里的人们要势力,而是因为角色不同。

而在这里,陌生让我们纯粹,所以就少了很多障碍。没有巴结,没有对比,没有彼此的利益纠缠,只剩下人和人之间简单的尊重、友善,只剩下了简单的共存,人性中闪光的部分,也就自然显现了出来。所以彼此很容易就可以抵达很近的地方,看清熟悉的人无法看清的真实。所以这个环境让我觉得如此亲切。

我一直为不被理解而感到难过,就像很多人对身边的亲人感到失望一样。而现在,当我置身一个新环境中,看到了新的景象,便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又何必要在一个人眼中找到全部的我呢,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方向和距离投来目光,在不同的目光中会有不同的我,而每一个我都是我真实的一面。我又怎能说他们谁对谁错呢。

这不是谁的错,而是角度的局限。这是新环境带给我的启迪。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一面镜子,只有走完它,才可以真正看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与外界不断地接触,不断地自我实践,你才会一点点去了解自己。所以人要不断地接触新环境,只有在新内容、新角色中,你才可以发现新的自我。这多么令人兴奋!

2017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