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周围
母亲获得了2015年感动省城十大人物的殊荣,2016年1月22日我们参加了颁奖典礼。整台晚会感人、温暖、隆重,每个主人公都被进行了深入挖掘。
大屏幕上播放了我们的故事,央视主持人任志宏宣读了颁奖词,母亲接受了隆重的颁奖,我们也上台接受了主持人的访问,随后现场演唱了我作词的歌《喊一声妈》。让我着实为自己的故事感动了一回。
除此之外,一个个故事,让我一次次内心激荡起敬佩之情。但是我在感动之外,也看到了其他的一些东西。
爱心食堂创办人郭朋勃,一个1986年出生的年轻人,因为一次自驾车旅游,看到了一个只有几十个老人的山区小村庄,他为这些老人悲惨的生活而动容,为这些老人无温饱的生活而心痛。从此他拉着米面油,在那个小村庄空闲的学校里开起了爱心食堂。老人们终于吃上了白面馒头。讲述人说了这样一段话,那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第一次吃到白面馒头时,是那样的狼吞虎咽,在临走的时候还像一个孩子一样,悄悄地往兜里揣了半块馒头,这个老人就在节目拍摄后的第三天去世了。
我的内心开始翻滚,忍不住的泪水涌上双眼。如果没有小郭,这些老人将感受着怎样的人间冷漠,将看到多么荒凉的人生夕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竟还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我想所有的人都会问,当地政府何在?民生保障体系何在?如果当地官员足够关心百姓疾苦,怎么还会有这样荒芜的角落存在。
我不知道政府接下来对此事会有什么作为,我只是听到一个官员“鼓励”小郭,这件事你既然做了,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一个善良的人能释放多少热量,来抵抗着巨大的严寒?我为小郭感到孤独与沉重。
抗战老兵寻访者崔志林,一个摄影爱好者,多年来坚持走访平山抗战老兵,用镜头记录他们的身影,用文字记录他们的故事。因为很多老兵都没有成家,年老后过着孤苦的日子,照片上的他们衣着破旧,房屋简陋。崔志林说,每次都会给他们送去米面、生活用品,有时候也要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改善生活的困境。但每次提起那烽火硝烟的往事,他们仍然记忆犹新。一个已经意识不清的老兵竟做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们都已经八九十岁了,当崔志林终于把有关抗战老兵的书给他们送去时,十几位老人竟都永远地走了。崔志林脸上露出了无尽的遗憾。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老兵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我们这些后代人的恩人,而我们却把他们遗忘了,我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
战争年代的英雄,在这个和平年代竟成了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弱势群体。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是我们的罪过。
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难道只由一个摄影爱好者去拯救和记录吗?珍贵的记忆有多少将被我们永远丢失?仍然生活困难的老兵们内心会有怎样的悲哀?
因为我感冒发烧,没有参加两天的彩排,录制的时候去不去我们也在犹豫,母亲说病了不值当,父亲说不参加影响人家的录制。我想,除了父亲说的理由,还有一个去的原因,那就是虚荣,鲜花和掌声对于平凡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吸引。
我们在市领导接见前几分钟到场,从下午一点半出发到晚上十二点回来,在二十六年一遇的低温天气外出,对我们也算是一个挑战了。
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选意味着什么?对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说,是忙碌;对于大驾光临现场的领导来说,是脸面和成绩;那对于十大感动人物呢?是一束鲜花,是一个玻璃奖杯,是两天的时间,是几十元到上百元的路费开销,是高度的肯定和赞美,是接下来更多的采访和更多配合宣传的工作。
十大感动人物以不同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散发着人性的光芒。真的像十把火炬,传递出无限正能量。足够让这个城市充满人情味,足够激发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
但是,熊熊的火炬同样需要氧气,正能量同样需要正能量的支撑。我希望感动不只是一些人利用的材料,荣誉不要成为皇帝的新装。
节目结束时已是晚上十点多,我的朋友Z和工作人员将我们送出石家庄广电中心的大门,我感觉到了刺骨的寒风。
我不知道在这个夜晚的这座大楼里,所散发出的温暖和力量,能够消散周围的严寒,还是被周围的严寒吞没?
2015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