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二则
我读的人,是他人也是我自己,我和他们都逃不出人的范畴,但可以让我从两个角度去审视这个字。我看见,这个人,高尚如佛,邪恶如魔,复杂如宇宙,迷人如诗歌。
1.强者与弱者
人有很多种分类,如果从人和人共存的方式来说,我觉得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当然这是以人和人对比为角度的,如果以宇宙为角度,那人人都是弱者。
我说的这种强弱之分,也并非客观条件所能决定的,而是自我的一种认识,准确地说是自我的一种感觉。
客观条件优越的,不一定觉得自己是强者;客观条件贫困的,不一定觉得自己是弱者。强者内心会有优越感,一种无理由的自我肯定。而弱者内心更具有反省意识,一种无理由的自我否定。
强者如果被外界否定,很可能觉得是外界的问题;弱者如果被外界否定,很可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当然,这和客观认知有关,但自我强弱之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看,强者更自信,弱者更自卑,但这和自尊却没有直接关系。自尊是由灵魂决定的。一个高自尊的人很可能自卑,一个低自尊的人也很可能自信。甚至有很多自信的人就是因为自尊低,也有很多自卑的人却有着一身的傲气。
强者的最大好处就是把自己看成了强者,从而加大了自己成为客观强者的可能性。这是内圣外王的原理,也是积极暗示的原理。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属于强者还是弱者,可以这样试验一下。比如你在看电视,换台中发现一个选秀节目中的两个选手正在接受大众投票,票数略有差距,在你对他们的表现不了解的情况下,你会不由自主地站在谁那边?如果站在票数高的那一边,你很大程度上就是强者;如果站在票数低的那一边,你很可能就是弱者。这是感同身受的原理。
如果你想知道别人是属于强者还是弱者,也可以这样观察一下。那就是,他如何形容和讲述别人。如果你在他口中听到的人都是有些讨厌和缺心眼的,他的讲述基调基本是轻视和嘲笑,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是强者。如果你在他口中听到的别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甚至有夸张的优秀,与他关系的描述也有所美化,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是弱者。因为这体现出他们在人群中的自我认知和对人群的认知。
弱者会平视和仰视人群,而强者会俯视人群。强者会以理性和实际的角度对待人群,而弱者往往会对人群投入更多的感情。
强者的弱点是一种隐藏的愚钝,这种愚钝是一种观念的定式,对他做事有帮助,同样也有局限。而弱者的弱点是一种深层的纠结,这种纠结是一种认识的不确定,这可以促使他思考,同样也让他难以决断。
强者的内心丑陋之处,大多以凶、狠、冷为特点。而弱者的内心丑陋之处,大多以恨、妒、懦为特点。强者更接近食肉动物,弱者更接近素食动物,前者以占领求生存,后者以隐藏求生存。他们以不同的生存机制存在。
强者的人生更容易成功,而弱者看到的人生景象更多一些,比如一个失意的人,才会看到世态炎凉的真相。
由此可见,我是弱者,因为我看到了强弱之分。
这种强弱虽然非常微妙,却决定着人群的结构,人生的走向。
2.将石头焐热的谬论
要去感动某个人,人们经常这样鼓励自己:就算是块石头也能焐热了啊。
很多人凭借这一信念,便用心良苦地去焐石头。并在这个过程中患得患失,当你感觉到石头有些温度了,想让它温暖你的时候,它又迅速变得冰凉。你便又开始检讨自己的失误之处,便更加用心地去焐。这个过程会反复,多次反复后,你竟然发现自己在原地踏步,或者说,一场戏剧里,只有你这一个人在独自演出。其他人都是不在场的。
是块石头也能焐热了,这句话仿佛是免检的真理。其实它不知不觉地就将人引向无尽的痛苦深渊。
它的玄机在于,石头自身并不产生温度,如果你真的焐热了,那也是你自己的温度。它反射回来的温度,是表面而短暂的。
如果你为这点温度而欢喜,并因此对焐热石头充满希望,那只能说明你的愚蠢。要焐你就焐煤炭,就算燃点高,至少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它有产生热量的可能性。你就不要再对石头下功夫了。
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你感动。
每个人之间,隔着两个东西,一个是墙,一个是路,这个墙叫排斥,这条路叫向往。
如果墙对墙,路通路,便没有什么可悲的,可悲的是,你的路对着他的墙。一种向往便被无情地阻隔了。
这并不是说对方没有路,而是他的路通向了别处。
如果是这样,你就别对着墙死磕了。人和人之间的墙,是上帝垒起来的,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或许正因为这一堵墙,你的温度并不能到达那边。所以,与你隔着墙的人来说,便是你焐不热的石头了。
有时候不焐不知道是石头,但你知道了就不要焐了。石头是焐不热的。
2017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