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朝令夕改”,孩子如何“坚定不移”

父母“朝令夕改”,孩子如何“坚定不移”

父母的原则性还体现在说出来的话或做出来的行动,不可以随意更改。比如,给孩子定下的每天只能玩半个小时电子产品,无论何时都要执行,不能因为孩子耍赖或孩子搬出爷爷奶奶求情,父母就允许他玩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如此,父母的原则性就会被孩子怀疑和轻视,孩子会很容易不把父母的话当一回事。

再比如,出门前对孩子说:“我们今天去超市,不买玩具哦。”但孩子到了玩具货架面前就开始耍赖哭闹:“我就要买!”妈妈拗不过:“好好好,买买买!”

结果以后每次遇到玩具,都成了一场亲子拉锯战。这就是妈妈没有坚持原则惹下的麻烦。

制定了规则,家长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孩子一哭闹就放弃了,这样孩子渐渐也就不把大人的话当回事了,也会让孩子对“守诺言”这件事不重视。如果孩子耍脾气不守规则,家长就要施行一定的惩罚措施。比如,孩子应该收拾好玩具再去睡觉,可他就是哭着闹着不收拾,家长可以代劳,但是惩罚措施是明天孩子不许再玩玩具。到了第二天,就算孩子哭闹,家长也一定要坚持住!

此外,父母能够坚持原则,孩子知道父母的原则,就不会平白无故无理取闹,即使哭闹,也会在父母的坚持下慢慢知道耍赖是没有用的,最后就学会了自律。

在制定规则方面,要允许孩子参与进来,作为主动参与制订规则的人,破坏规则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一些。

比如,家里两个孩子在争着要看不同的动画片,其实可以发动他们一起商量游戏规则,比如用扔硬币或掷色子的方式;当孩子不想睡觉拖延时间的时候,给他一个选择,让孩子选择今天晚睡一会儿还是明天少玩一会儿。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的时候,孩子感受到是被尊重,而不是被逼迫,自然也会认真对待和坚持规则,也更愿意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