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投入质量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也是有技巧的,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只要有心,每个父母都能从不会陪伴、不懂陪伴变成陪伴孩子的高手,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具体分享一些可以提高父母陪伴质量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在陪伴孩子时,多与孩子进行以他们为主导的游戏。
孩子天生就会玩儿,但是父母不一定天生就会跟孩子玩儿。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成人自己为主导。通常表现在,父母决定玩什么和怎么玩儿。首先说说父母决定玩什么,并不是说父母不应该决定孩子玩什么,只是说,大部分的父母由于不了解孩子在某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就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游戏或者玩具。更常见的情况是,父母没有办法接受孩子自己所选择的游戏。
举个例子:
一个8个月大的孩子总喜欢玩从宝宝餐椅上扔勺子的游戏,可想而知,这个游戏往往会让父母很恼火,甚至让宝宝从此被贴上“淘气包”的标签。但是,如果父母知道,8个月大的孩子不过是因为在认知发展上有了一个重大的进步,懂得了“物体恒存”的理论,孩子们从一次次扔掉又总能被捡回来的勺子身上,反复验证着自己的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原来不在眼前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父母还会那么恼火吗?难道不该为了孩子这一重大成长里程碑而拍手叫好吗?
对于父母来说游戏就是游戏,不过是因为好玩,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最终实现独立的准备阶段。
此外,细心的父母也许会发现,孩子会在某一阶段特别痴迷于一种游戏,无论你用什么高级的、精心挑选的玩具都不能减轻他们的痴迷程度。比如,他们对于锅盖和笤帚的痴迷。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真实的生活物品,胜过那些昂贵的玩具呢?那是因为和成人一样,孩子在内心深处有很强烈的归属感需求,喜欢模仿成人,喜欢用成人用的用品,喜欢和成人一起做事情,他们想成为我们中的一分子,他们需要感受到自己是归属于这个群体的。
其实,就算父母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教养知识,清楚地知道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需求,也很难正确决定孩子应该玩些什么,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想真正了解孩子只能从观察中来。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跟随孩子的步伐,相信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让他们决定自己玩什么。如果遇到实在不能让孩子玩的,比如涉及安全隐患的游戏,家长则可以通过判断孩子的成长需求来提供一些替代的材料和活动选择。比如,孩子总爱乱扔东西,这个时候很有可能是他们需要发展自己手臂的肌肉,那么家长可以跟他们一起玩一些投球的游戏,把投球的游戏设计得有创意一些,比如往“树洞”里扔“苹果”,再比如给张着嘴的纸盒小熊喂“面包”等。只要父母的创意足够,又满足了孩子内心的发展需求,孩子们一定会非常乐于参与的。
再说说成人决定怎么玩的问题。成人往往因为更注重结果而忍不住给孩子各种指点,甚至插手帮忙。对于孩子来说,游戏的过程更为重要,当你好心帮助纠结的孩子搭上了最后一块积木时,孩子会很开心吗?还是反而大哭了起来呢?你的举手之劳剥夺了孩子们努力的机会,也摧毁了他们即将建立起来的成就感。因此,在陪伴孩子游戏的时候,尽量管住自己的嘴和手,给孩子创造不被干扰的游戏时间。也许家长又问了:那还要我陪着干吗呢,自己玩不就行了?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意义在于,他们需要得到关注,在某些时候也需要父母鼓励。
第二,陪伴是对孩子积极关注并及时鼓励。
陪伴过程中,全心关注非常重要。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注呢?除了收起手机之外,可以不时地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内容,或者描述孩子在游戏中的每一个小小成就。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正在对他积极关注。之前提到过,孩子生来就会迫切地需要父母的关注,他们从关注中感受到爱和安全。如果他们不能为自己表现得好而得到关注,他们就会用“坏行为”来吸引家长的关注。遗憾的是在大部分家庭里,后面的方法却往往更加有效。因此,聪明的做法是一定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好行为,让他们知道你看到了他们做的努力,你在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喜悦,并和他们一样开心。
第三,陪伴不仅仅是游戏,一起做家务也是陪伴。
很多家长认为,陪伴就是陪孩子玩儿,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其实,邀请孩子加入到大人的活动中来,同样会有很好的效果。很多父母都有和孩子一起做饭、打扫房间的经历,回想一下,孩子们是不是格外开心呢?与父母同做一件事,也是孩子需要的归宿感。因此不用担心分身乏术,给孩子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一定会乐此不疲的。尤其是那些活动能力强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学会在家庭环境中,借助家务劳动来帮他们消耗一些精力。还是那句话,无论是家长陪孩子还是孩子陪父母,重要的是你们一起在同一时间做着同一件事,并且享受着这个过程。
第四,多积累游戏素材和有创意的点子,让陪伴更加丰富多彩。
举个例子:
有一次,看到一位当美术老师的妈妈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那时正好是秋天,公园里满地的落叶;一般的妈妈可能也仅仅是让孩子疯跑一下,踩踩树叶什么的。可是这位细心的妈妈自己开始捡起了树叶,并根据树叶颜色的深浅把它们排列了起来。她的孩子一看就来了兴趣,也开始捡树叶,不但按照深浅排序,还会按形状分类,后来还吸引了好多小伙伴一起来玩呢,公园里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很多时候,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是需要点燃的,愿我们都能成为点燃孩子求知欲的那支蜡烛,让我们给予孩子的陪伴既有趣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