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知识丰富养娃更从容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父母教养知识水平会很直接地影响到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那么这些影响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首先,教养知识丰富的父母,相对于教养知识匮乏的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会更加自信从容。比如,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大宝照书养,二宝照猪养”,充分说明了有了第一个宝宝的育儿经验,对于二孩的妈妈来说已经能够从容面对了。因为生养过一个,所以对于一般的常见问题都知道如何应对,也会对那些随着孩子成长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所准备。父母学习和积累了正确的教养方式,不会因为没有经验使得养娃变得很抓狂。
是否懂得一些教养知识会使我们处理问题的态度、方式和方法不同。比如当你学习了一些关于儿童大脑发育特点的知识以后,就会了解到孩子发怒其实分为高级的上层大脑发怒和原始的下层大脑发怒。在遇到孩子下层大脑发怒时,您就会开动脑筋,使用自己的上层大脑想出一个好方法吸引孩子去思考,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上层大脑从而熄灭下层大脑的怒火,但如果父母不知道这些的话,则很有可能受孩子所影响,也燃烧起自己下层大脑的怒火,引发一场亲子间的战争。
另外,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育儿书籍还会对父母的育儿观有所影响,会让父母思考很多关于育儿的问题,也会开拓自己的思路,从而把每一个出现育儿问题的时刻都看作是一次教育的良机,甚至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教育方法,或从自身做出一些改变。更重要的一点,如果家长平时注重教养知识的学习,有意积累一些养育中的小点子,还会提高亲子时光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建立亲子间健康和谐的关系,享受亲子育儿的过程。
小知识点: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摘自《全脑教养法》)
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是《全脑教养法》中提出的两个概念。文中把大脑想象成一座二层小楼,下层大脑包括脑干和边缘区域,位于较低的部分,即从脖子上端到鼻梁的位置。科学家称,这些区域较为原始,负责基本的功能(比如呼吸和眨眼)、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比如打斗和躲避)及强烈的情感。上层大脑由大脑皮层及其各部分构成,尤其额头后面那部分,包括所谓的中部前额皮层。上层大脑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
我们常看到一些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案例。家长不敢管,孩子没方向,导致孩子成了问题少年。追根溯源,孩子的问题和孩子6岁前父母如何养育有很大、很直接的关系。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很特殊的一段时期,但是只要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模式,那么即便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依然能对家长保持信任和依恋。更重要的是,小时候的亲子相处模式,就像存储在孩子心灵和大脑中的记忆密码,那些温情的时光和那些快乐的记忆,在关键的时刻会牢牢地保护住你们的亲子关系不被伤害。很多教育专家都坦言,从小在教养知识丰富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成为问题少年、叛逆少年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所以,家长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经营亲子关系。其中包括,多学习教养知识,更多地了解孩子,减少因为不了解孩子而造成的误会。
比如,孩子总是要求妈妈讲同一本书或者玩同一个游戏,如果妈妈知道这是孩子进入了秩序的敏感期,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建立安全感和秩序感,那就不会感到很不耐烦甚至拒绝与他们不断地重复,这就是教养知识带给一个妈妈看待孩子问题的眼光和能力,能够懂孩子。如果父母懂得更多的教养知识,就更容易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即便孩子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但父母会懂。一个从小就能得到父母理解和支持的孩子,他们会相信,不管到了什么时候,父母都是最值得他们信赖的,他们会相信,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父母都会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他们会相信,无论自己心中的想法多么奇怪,父母都会愿意听到他们的声音。父母和孩子之间那道沟通的大门是一直打开的。
我们不能等到这扇门已经关闭了再试图把它敲开,而是应该从一开始就保持开放的状态。让孩子相信你愿意听到他们的声音,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抱起孩子之前先问一句,我可以把你抱起来吗?你不需要期待孩子做出答复,但是你看着他们的眼睛问他们并等待几秒的这个行为,会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感觉到,他们的意见是被期待的,他们并不是一件物品,而是和别人一样被平等对待的。从小就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平等对待并不容易,这需要父母首先确立自己明确的育儿理念,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教养方式,而这些都是以一定的教养知识为基础的。因此,越早开始教养知识的学习,对孩子越好,对父母自己也越好。教养知识丰富的父母,才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