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知识如何影响孩子
老人常言:“一个孩子3岁看大,7岁看老。”起初以为这话有些夸张,随着对家庭教育的接触和深入研究,再观察身边的孩子和大人,就明白了“3岁看大,7岁看老”这个道理。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几个阶段,3~6岁阶段是发展主动性,避免依赖、退缩的性格特征;6~12阶段是发展勤奋的优良品质,避免自卑和失败感。在3~6岁阶段发展得顺利,就会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反之则会导致无能力、退缩的生活危机。6~12岁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培养出自信、独立、乐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到这里,再对应“3岁看大,7岁看老”,我们不难理解,这是符合一个人发展的规律和心理的。
所以,当孩子有了种种问题,需要在家长身上追责,孩子优秀则是家庭教养方式得当。反之,孩子有了问题则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受害者。不论孩子出现了什么状况,问题大多都在我们家长身上。
根据家长的教育知识水平,我们对672名3~6岁儿童的家长做了调研。我们把教养知识拆分为基础教养知识和高等教养知识,并从家长对于这两种教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应用状况两方面,对他们进行提问和评分,并将这些父母关于教养知识的得分结果与他们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试图弄清楚父母的教养知识水平,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各项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存在着某些规律。
更具体来说,我们想看看,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教养知识水平会影响孩子的哪些发展方面。最终希望从这些调研的结果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弄清家长的教养知识水平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教养知识水平会积极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父母教养知识储备越丰富,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越好。孩子5~6岁的时候,父母的教养知识水平却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就是说,父母在这个时期的教养知识储备越多不一定就对孩子的身心状况发展越有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孩子5岁之前,父母的教养知识水平会影响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如果对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还会发现孩子越小受到父母教养知识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在数据上会呈现更高的相关性。如果再把父母的基础教养知识和高等教养知识分开来分析的话,我们还看到,父母的高等教养知识水平比基础教养知识水平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体现在绝大部分类别里呈现出更高的相关性。
孩子5岁以后,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家长的教养知识水平对孩子的影响竟然呈现出了一定的负相关性。家长的基础教育知识越多,越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这就需要父母学习家庭教养方式,提升家庭教养水平。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性格、兴趣、爱好,也会有不同层次、不同素质、不同条件的家长,要因自己的不同去实施对自己孩子的不同教育。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不至于走弯路,才不会出现让人追悔莫及的偏差与失误,才能够令家庭教育走向成功,让孩子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