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要学会时间管理

陪伴要学会时间管理

李开复说:“对于孩子,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要受用。”可见,好的陪伴并不是时间越多越好,而是要会利用时间。

据我们对很多家长的调查显示,工作压力成为陪伴孩子的最大阻力。加班、应酬成为父母无法陪伴孩子的主要原因。“忙”成为现代生活常态,父母假期少、工作繁忙,陪伴力不从心。

好多妈妈也在抱怨,自己当妈以后就忙得没有时间,但是,开玩笑地说,再怎么忙,也不会比李开复忙吧?连李开复都要进行时间管理,平衡工作和家庭,普通人也应该学着管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工作和孩子,让陪伴变得不得那么难以执行。

陪伴,其实根本不需要全天24小时,就像李开复所讲的那样,每天专注陪伴孩子10 分钟,远远胜过一整天无意义的相处。其实,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每天在家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对父母的陪伴要求并不苛刻,只是周末或晚饭到睡前这段时间,父母要尽量做到在这段时间陪伴孩子。

我们看一个案例:

乐乐妈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休完产假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晚上快到8点了才能回到家,如果加班,也许就是9点、10点。到现在,乐乐已经4岁半了。算起来乐乐妈每天顶多有一两个小时的陪伴时间。相对于那些全职妈妈或者是工作时间更宽裕的妈妈来说,她的陪伴时间很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她是怎么做的呢?

拿比较常见的一天来说:乐乐妈妈和爸爸有明确分工,妈妈负责早晨送乐乐入园,爸爸负责接乐乐放学。早晨是妈妈骑着电动车送,放学爸爸开车来接。路上亲子教育也不闲着,妈妈送的时候路上跟孩子背古诗,爸爸接的时候跟孩子不是唱歌谣就是听乐乐讲幼儿园的事。他们家并不富裕,不到60平方米的小屋,有一面墙做成一个书架,书架上满满都是书,每天睡前的半小时是一家三口固定的阅读时间,平时三个人还要互相编故事给其他两个人听。乐乐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了父母爱阅读的习惯,从小对书就爱不释手。

乐乐妈下班晚,回家之前,她和爱人约好,爱人负责买菜洗菜,她回家负责加工。她在做饭的时候,孩子就和爸爸在一起玩耍,这样一来,虽然两个人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在陪伴孩子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好。

晚饭时间,乐乐迫不及待地给爸妈讲一天幼儿园发生的事。爸妈认真听孩子讲话,分享孩子的“成绩”。晚饭过后,一个人洗碗,另外一个家长陪孩子阅读,并照顾孩子洗漱、睡觉。这样充实的一天下来,父母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辛苦而抱怨生活,孩子也感受到了父母真正的陪伴,感受到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外面表现得十分自信、乐观,善于与人合作,尤其做一件事专注力特别强,这跟父母的用心陪伴有很大关系。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都会遇到相同的事情,工作和家庭让自己分身乏术。想要给孩子好的陪伴,并不在于投入多少时间,而是要会利用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其实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可能是一天,可能是一个小时就足以让人一生难忘。

做好时间管理。我们再忙、再累,也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多陪陪家人和孩子,放下手机和工作,或者一起做做家务,或者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一起读书和游戏,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家一起感受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做心与心的交流,让爱在心与心之间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