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执行家庭规则

如何执行家庭规则

规矩一旦确立就应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期内主动遵守。因此,规矩应该是公平公正、合理可行的。遗憾的是,很多爸爸、妈妈在定规矩时都过于随便,甚至只针对孩子定规矩,却把自己置身规矩之外,这样做有很多弊端。

一方面,随意定的规矩有太大的随机性,而且会带有情绪的成分在里面。很多爸爸、妈妈都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一时生气,随口说一个规矩,很快自己就把这个规矩抛之脑后了。另一方面,随机定的规矩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可能只针对当时发生的某种特殊情况,而没有更好地考虑到覆盖面。众所周知,某件特殊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规矩应该有一定的覆盖面,这样定的规矩才有可行性。

如果不能有效制定规矩,又谈何执行呢?当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了家庭规则,下一步就是如何执行的问题了。

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规则刚刚建立时,即规则的熟悉期。第二个阶段进入了巩固期,在这个阶段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反抗和反复,父母需要有一定的应对能力。有时还会有第三个阶段,那就是遇到了某些总也无法执行的规则时,父母就要对规则进行拆解,把大任务以制定阶段性计划的形式切割成一个个小的任务,和孩子一起努力实现。

第一阶段规则的熟悉期。

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这条家庭规则,尤其是这条规则不是与孩子一起制定,而是家长单方面制定时,家长每次都要下达明确的指示。明确首先是语言简练,这和之前讲的Clear明确很类似,越是烦琐的语言,孩子越是不会理解。其次是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比如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站起来,远没有请他在吃饭的时候把小屁股放在凳子上面听着舒服。家长需要有意揣摩一下这些语言,一开始会感到有些奇怪,但是习惯了就自然了,而且你也会发现孩子的不同反应。此外,在下达指令时,父母要借助自己的声调和肢体语言,一是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声调和肢体语言更容易被他们理解;二是父母需要借助这些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坚定。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坚定不意味着严厉和冷酷,坚定是由内而外的自信,语气可以很平缓,但是只要你内心笃定,你的态度就会传递给孩子,这比你说更多的话还有效。

比如,在孩子耍赖要在睡觉前吃饼干的时候,妈妈坚定地说:“妈妈了解你现在很想吃饼干,但是咱家的规则就是睡觉前不可以吃饼干,因为那样对你的牙齿不好。现在你要上床睡觉了,明天起来早饭的时候我会给你一块你最喜欢的巧克力饼干的。”最终,孩子看到妈妈坚定的态度,放弃了打破规则的想法。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孩子在明明知道不可以做什么的时候仍然要问你,如果你不是一个很坚定的妈妈,那么这不奇怪,但如果你一直都很坚定,可孩子还总是会问,你会感到奇怪吗?其实这也不奇怪,孩子还很小,他们的意志不够坚定,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家长作为他们的后盾,需要家长的坚定来帮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当你坚定地拒绝他们时,他们反而会松一口气,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因此,家长一定要比孩子坚定,并把这种坚定传递给他们。

还有一种方法叫“老唱片”法,这个方法对大一点的孩子更加管用。尤其是在他们不断跟你讨价还价的时候,不要被他们带偏主题,不要顺着他们的话题,要始终重复你们的规则,往往不用超过3次,孩子就会照你说的去做了。这一招在时间紧迫的时候尤其推荐,可以在早上叫孩子穿衣服的时候试一下。当然了,这一招不是对所有情况都管用,遇到一些孩子真正有意见的规则时,恐怕光说明白、讲清楚不管用了,我们就需要进入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巩固期。

很多规则最终不能固化下来,往往是由于父母不能说到做到。父母要想克服这个问题,首先要下定决心,愿意让孩子承受一些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关联后果。我们这里所说的后果不包括那些危及安全的后果。那些危及安全的行为会在第一时间就被制止,我们也不会给孩子留机会到第二阶段。

关联后果分两个类型,一种是自然后果,比如不吃饭就会饿,冬天在室外不穿外衣就会冷。另一种是逻辑后果,人为制定一些关联性,比如不把饭吃完就不可以出去玩。先来说说自然后果,这其实是让孩子理解规则并愿意自觉遵守规则的最好机会。当然,这也是父母最难容忍的,因为这些自然后果往往需要孩子吃一些小小的苦头,比如挨饿、挨冻。但是还是要回到关于价值的问题上,父母需要把自己的GPS调到未来而不是当下。当下的吃饱穿暖只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求,我们需要借助规则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心的人,这些小小的苦头就是他们学习承担责任的最好机会。

再说逻辑后果。相对于自然后果来说,逻辑后果的使用,需要父母更加谨慎。因为设立合理的逻辑后果需要一定的育儿知识。比如,罚站就是一种逻辑后果,但是我们并不建议这种让孩子感觉不好带有惩罚性质的逻辑后果。正如正面管教中说的,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愿意做出积极的尝试。此外,我们还需要让孩子感觉到,虽然我们不能接受他们的某些行为,但我们对他们本身的爱是无条件的。而父母惩罚性的行为,往往会让孩子认为我们不再爱他们了。因此,父母在运用逻辑后果时需要非常谨慎。感兴趣的父母可以对正面管教中积极暂停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

父母在给孩子下某种禁止的指令时,尽可能地加上一些积极的内容。比如,“宝贝,现在要开始洗漱准备上床睡觉了,上床之后,妈妈就可以继续给你读昨天你超爱的那本小恐龙书喽。”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会让孩子产生对于成人指令或者规则的厌恶情绪,也会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看待问题时,要同时看到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孩子更加积极的心态。

第三个阶段反抗期。

当规则遇到执行不到位或执行不下去的时候,不能执行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成人的问题?是规则设置的问题,还是具体执行的问题?无论有什么问题都不要灰心,面对问题积极解决就好。如果是父母自己的问题,那就给自己制定一个改进计划。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就试着来个亲子之间的约定,和孩子互相监督互相鼓励。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和决心,就是给他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另外,还可以制订一些奖励的计划。但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更多地奖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仅看结果。奖励计划,还可以锻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