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型父母应少“命令”多“商量”
力量型父母内心具备领导特质,他们喜欢或者容易让别人依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情,所以常常会视孩子为“下属”,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自觉会变成命令式的口吻。这种方式的后果就是孩子丧失了自己思考做决定的能力。
权力,很多人都喜欢。因为具有权威的人,有了高高在上管制别人的快感。而力量型父母往往会认为,做权威型的父母才是智慧的父母。不是有句话说,“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个他怕的人。”这种让孩子“怕”的想法,就是父母的权威瘾在作怪。孩子“害怕”家长是一种正确的姿态吗?什么才让人害怕?只有一个人能强制了别人,这个人一旦不按照你的指示去做,他就要付出代价,这才会让人“害怕”。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果追求的是一种让孩子“服从”或“无条件服从”,这样的父母能是合格的父母吗?
力量型父母多数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处理事情缺乏弹性,接纳度较低,认死理。对孩子多是发号施令,很少能够与孩子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而且这种类型的父母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即使错了,在父母权威的作用下也很少认错,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相对会少一些。在亲子关系上,力量型父母说的居多,倾听的时候少。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因为力量型父母本身对自己要求严格,讨厌没有担当的人。由于自己的力量和权威使得孩子无法自主做决定,导致孩子好像越来越没有担当。如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父母命令→孩子胆怯→更加没有担当→父母更生气。
因为力量型性格的父母期望和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在这种家庭环境里养大的孩子通常会按规定办事,守规矩。然而,孩子会缺乏自律。孩子从未被鼓励去探索事物和行为独立,因此,孩子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去学习怎么去设立自己的界限和个人的准则。迫于压力,孩子会戴上假面具,扮演成听话、完美或者活泼的类型,去迎合父母的希望,但始终难以找到自己。父母的领导气势会令孩子觉得胆怯、羞涩和逃离,导致孩子因为怕犯错,而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本来教育孩子和孩子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但是令人心痛的是,很多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学历很高,懂的知识也很多,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和自己一样,总觉得自己给孩子选择的道路,对孩子是特别好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命令着孩子,慢慢地孩子们就已经没有办法做自己的选择了。
所以,力量型父母真正需要提升和改变的是要放下权威性、收敛领导气势,尽量少去命令,而试着与孩子商量。
比如,最让父母头疼的莫过于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如果正好看电视与吃饭时间冲突了,怎么办?
如果是命令式的则会说:“把电视关了,吃饭。”孩子不理会,父母继续命令:“你听到没有?”如果孩子还是充耳不闻,父母这个时候应该就生气了,轻则夺过遥控器关掉电视训斥孩子前来吃饭,孩子带着十二分的情绪,吃的心情不好胃口不顺;重则父母因为生气惩罚孩子不让吃饭,孩子哭,家长怒,两败俱伤。
如果将命令换成商量的口吻,父母在开饭前的十分钟对孩子说:“还有十分钟开饭,你是现在关掉电视去洗手摆碗筷准备吃饭,还是电视节目特别精彩,爸妈等你五分钟,然后你关了吃饭呢?”相信大部分孩子在面对父母给了选择机会的时候,会以顺从态度合作。假如父母说了这句孩子没有执行,父母还可以再补充一句:“饭前关掉电视认真吃饭,饭后再看,宝贝肯定知道边看电视边吃饭影响消化。”这样一说,孩子一定不会再执着于不关电视,会非常愉快地在父母的商量态度下准备吃饭。
力量型父母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给孩子提要求,而非选择。选择是大人与孩子共享权利,孩子会更愿意回应选择而非要求。所以在恰当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至少两个大人和孩子都愿意接受的选择。有限选择,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是将权利给孩子的开始,也是家长们练习放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