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感觉很重要

孩子的感觉很重要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人都靠自我真实的感觉在这个世上生存,比如感觉热了、冷了,感觉开心了、难过了,感觉别人爱自己还是讨厌自己等。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感觉,从嘴巴开始逐渐唤醒身上的每一种感觉。蒙氏教育注重训练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感觉发展的敏感期;华德福教育也注重保护孩子的感觉,认为孩子是通过十二种感觉来认知世界、感知自我存在的,否认孩子的感觉就等否认这个孩子的存在。可见,孩子的感觉是多么重要。只有认真对待孩子的感觉,孩子才能被视为一个独立平等的生命个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家里的小孩。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在否认孩子的感觉。

比如,孩子说热光脚满地跑,大人却说孩子是淘气不听话,故意光脚惹长辈生气;孩子说吃饱了,大人说只吃了一点点肯定没饱,接着吃;孩子说水太烫了,大人说刚尝过不烫;孩子说上幼儿园不好,大人说上幼儿园有什么不好,有小朋友、有吃、有玩的;孩子说做作业太累,大人说有什么累的,哪有我工作累……

父母把自己当成了万能的,自己说的就是真理,我们说不烫就不烫,我们说不累就不累,而这些都是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孩子的感觉。

长此以往,孩子的感觉不被尊重而是被否认,他们就会感到很挫败,甚至很愤怒,感觉不到父母的接纳,甚至感觉自己很不重要,自己的感觉也不重要。一个连自我感觉都不被接纳的孩子,他又如何建立起自我边界感呢?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从自己开始,不要重复这样的教育观念,勇于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子妈妈的感觉是什么,爸爸的感觉是什么,告诉孩子:“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更重要。”

有一个很好的案例:

一天,孩子趁奶奶出去买菜的时候对父母说:“我讨厌奶奶,她特别小气。”爸爸听到这里,正要发火,因为女儿正在说自己母亲的坏话。而妈妈这时候选择理解孩子的感受,示意爸爸不要插手,然后问孩子:“哦,宝贝,为什么这样说奶奶呢?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发现奶奶小气的吗?”于是,孩子讲道:有天放学,奶奶接她回家路上,她想要买一瓶可乐,奶奶不给买,她就认为奶奶小气。妈妈把女儿抱在自己的膝头上说:“这件事不能怪奶奶,是妈妈和爸爸叮嘱奶奶,不能给你买零食,尤其不能买可乐,因为你的牙齿不好,医生不让喝可乐。”孩子听完,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内心已经知道自己错怪了奶奶。

这位妈妈尊重了孩子的感觉,并没有在孩子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就否定孩子,更没有说孩子不懂礼貌不尊重老人,而是把握了良好的沟通机会,很圆满地处理了这件事。

所以,真正的边界感需要从重视孩子的感觉入手,做到不评价、不判断、不否定,把孩子的人生留给孩子自己去感觉和体验,这是我们每一位父母需要学习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