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养知识的几个原则

学习教养知识的几个原则

前面提到了教养知识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学习教养知识对于育儿的重要性。那么,父母在学习教养知识时需要注意哪些原则呢?

第一,父母对于教养知识的学习需要具有前瞻性。

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逆性,不像我们做错了一件事能推倒重来,孩子的成长不给父母这样的机会。所以,对于教养知识,家长越是提前知道并做好准备,就越是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各种发展需求。比如,家长如果掌握了孩子各个发展阶段的敏感期,就会对孩子在不同阶段出现的敏感期有所察觉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在孩子语言敏感期开始的时候,多跟孩子说话,给孩子准备一些关于事物名称的书;在秩序敏感期,就能懂得为什么孩子对父母咬了一口自己的苹果或饼干不依不饶;在自我意识敏感期,父母就会懂得孩子为什么总爱说“不”等。所以,教养知识越早学习越好。父母具备前瞻性,这对于孩子和整个家庭教育来说,都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未来的事。

第二,对于教养知识内容的学习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

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知道方法之后,再钻研一下方法背后的原理,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更加有效。比如,关于“积极暂停”,孩子犯了错误以后,让他坐在凳子上反省之后还有很多的重要步骤,如果不是对积极暂停这个方法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很了解,就很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步骤。比如,最后那个爱的抱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你不能接受的是他的问题行为,但你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不受伤害的同时乐于做出改善的尝试。

第三,家长要善于从自己的实践和反思中学习。

任何知识,再多的纸上谈兵都没有用,关键是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自己的养育过程中,不要担心犯错,不要质疑自己能不能做得最好。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我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于孩子都是绝对有益的。

第四,通过教养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觉察孩子。

教养知识丰富的父母,就能对孩子有更多的觉察。有觉察的父母,都会在每个念头里,注入洞察和觉醒,并且只会关注自己和孩子关系的本身,不会从外在去寻求答案。有觉察的父母,能够把孩子身上所有挑战性的行为,视为一面镜子,映照出自己的问题。有觉察的父母,能够在情绪来临的时候,觉察到这个情绪念头是由什么引起,真的是孩子引起的吗?或是单位的事情、夫妻的事情以及其他的事情引起,只是到了孩子这个地方,孩子的一个行为点燃了你之前累积的火山般的情绪能量?

第五,对于教养知识要有选择性和鉴别能力。

随着信息的泛滥和资讯的应接不暇,家长学习教养知识不一定要迷信权威,但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知识内容和一些已经形成体系的成熟教养方法更加具备学习的价值。很多教育理论是相通的,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而已。而且很多核心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像蒙台梭利理论强调的要尊重孩子,实际是所有的教育理论都会强调的,只是表达父母对孩子尊重的方式不同,我们观察孩子是为了尊重他们,我们倾听是为了尊重孩子,我们给孩子制定规则也是因为尊重他们。关键是抓住各种知识的核心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这几个在学习教养知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是帮助父母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