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知识的提升来自反思

教养知识的提升来自反思

家庭的不同、父母言行的不同,深刻地影响着孩子早期的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个性品质、情绪情感、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因此,在谈及教养知识时,我们首先呼吁一种态度——向孩子学习的态度。

父母要想学好教养知识,前提是要学会“反思”,而这正是大部分父母欠缺的。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有对父母拥有两个美丽可爱的女儿。每当别人向妈妈投去羡慕的眼光,并称赞其有两个好千金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哪有你们看到的那么好,尤其是老二让我操碎了心。”原来,在这个家里,父母总是认为姐姐从不让爸妈操心,不会做错事,而妹妹是他们眼中的“问题儿童”。妹妹被贴上不听话、经常惹祸、无缘无故耍脾气、打姐姐等这样的标签,似乎一无是处。而造成孩子这样的情形是因为他们带着姐姐在城市工作,而妹妹从一岁开始便被送到了奶奶家,妹妹直到五岁要上小学了才被父母接到身边。妹妹从熟悉的奶奶家回到陌生的父母家,简直换了一个人。她嫉妒姐姐的玩具,讨厌爸妈对她的生疏,不习惯和城里小朋友的相处,一切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最遗憾的是,父母并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和孩子内心的抗拒,眼里看到的全是孩子的错。

这个故事不是个案,很多父母在育儿道路上最经常犯的错,就是从来不会反思。

人无完人,天下也没有所谓完美的父母。当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伤害到了孩子时,比一味沮丧更重要的是修复和反思。即便是一时气急打了孩子,也不至于罪大恶极。从积极的角度想,如果这仅仅是父母非常偶然的行为,那么这有可能是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边界最有效的方法。这也会让孩子看到在真实的世界里,所有的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犯错,但关键是,失控以后怎么办?犯错以后怎么办?这才是父母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看的时候。

就拿打了孩子为例,父母一旦情绪平复下来,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与孩子的感情,要跟孩子承认自己刚才犯了错,抱抱孩子,同时向孩子坦承自己的情绪,并向孩子道歉。打人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时候都不该做,但是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可以跟孩子说你为什么生气,以及下次生气的时候你准备怎么让自己平静下来等。打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会破坏亲子关系,二是会给孩子起一个坏的示范作用,孩子会模仿父母打人的行为。所以,父母要及时补救,不要让负面的影响扩大。

能够做到补救或道歉的父母都是具备教养知识的父母,这也是通过反思不断改善的结果。一个不良的育儿行为或教养模式不会那么容易一下子就改掉,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则取决于父母反思的深度和改进的决心。我们都不是天生会做父母的,都是从新手父母走过来的,因此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只要我们积极反思,我们就会越做越好。同时,除了对我们做错的事情需要反思之外,我们还要对一些成功行为进行反思。比如,为什么这次我儿子最终放弃了要在睡觉前吃饼干的想法?为什么过去我是用1小时把孩子哄上床,这次只用了半小时?为什么今天孩子晚饭吃得又快又好?通过反思,强化好的行为,做有心的父母既高效又有成就感。

除了反思之外,还要向我们的孩子学习。首先,我们从孩子身上学习如何了解他们,学习的方法是观察。从观察者的角度更容易客观地看清孩子,可以看到他们最近喜欢做什么,从而了解到他们所处的成长阶段,比如孩子正处在哪个敏感期;可以读懂他们想通过某些行为向我们表达的需求。另外,我们还可以向孩子学习坚持,看到他们遵从自身发展的需求,一次次不懈地尝试和挑战自己,我们也能得到力量;看到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着不同的色彩和线条并不是那么介意最终能画出什么,我们学会了享受过程的乐趣;看到孩子轻易就原谅了我们对他们犯的错,我们学会了善良和包容……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在旅途中学会欣赏风景,是孩子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向孩子学习,他们身上潜藏着不可限量的可塑性!

向孩子学习,他们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不可超越的学习天赋!

向孩子学习,他们有无限旺盛的精力以及对一切未知世界的好奇!

向孩子学习,他们有洁白无瑕的纯真以及随时进入新状态的无忧无虑!

因此,千万不要错过这位优秀的老师——父母要相信,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他们的唯一问题就是遇见了什么样的父母、走进了什么样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