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需要有宽有严
家庭教育存在着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教育过严,给孩子定下许多规矩,这也不许干,那也不许干,把孩子的手脚束缚得紧紧的,使他变得唯唯诺诺,无所见识;另一种是教育过宽,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一律满足,结果导致孩子放任自流,为所欲为。
而真正的原则性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宽;宽严适度,宽严并济才是教育之道。无规则不成方圆,在亲子关系中,想必做父母的都体会过其中的纠结,然而要很好地拿捏这个尺度也确实不容易。
宽,首先是宽松的家庭氛围。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直言的品格以及柔和平静的性情。宽松的家庭氛围更是培养幽默素质的土壤。其次是一种不过分拘束孩子的教养方法。对孩子无条件信任,允许孩子独立选择喜欢的事情,自由地去做,并尊重最终的结果,而不是孩子到哪跟哪,凡事都大包大揽。孩子在宽松的家庭氛围和轻松的教养环境中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不知不觉中自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学会走自己的人生路。
宽,也要适度,不能超越理智的界限。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把他爱吃的菜一股脑都挑了去,然后偷看母亲的表情。当发现母亲仅仅是用眼瞟了一下而并未责备时,他就会自鸣得意甚至得寸进尺。又如,有的家长饭前总要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说想吃香肠,当妈的就赶紧准备。但吃饭时,孩子又说想吃点心,母亲又照办不误。如此下去,家长就必然失去了自己的威信,而且也用错误的“宽”教给了孩子原则可以轻视。
没有度的宽,就会演变成父母没有原则的爱,甚至是毫无底线的纵容。
严,并不是声色俱厉,更不是棍棒相加。管束与教育不同,管束只是控制孩子,甚至是发泄自己,而教育是激发孩子的自觉。严,是对原则的坚持,并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实施。
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无可非议,但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父母如果不顾孩子的年龄,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大小而一味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会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由此产生的自卑感会阻碍孩子的进步,甚至会使孩子成为庸庸碌碌、没有个性甚至品行低劣的人。
宽严有度,孩子才能够感受到家长真正的爱,也能够习得什么才是规矩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