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

▶天湖

家乡的山水始终醉人,虽然东部肥沃的大平原早已支离破碎,但是西部那连绵起伏的大山深处依然清丽异常,尤其是与仙居、永嘉相交的大寺基深处,更是藏在深闺,幽静,默然,令我欢喜。大寺基一直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虽不及台州第一高峰括苍山的米筛浪高耸,但大寺尖是台州的第二高峰,海拔1252米。就风光而言,我更钟情大寺基,这里的山更高峻磅礴,林更葱郁浓密,生物的多样性也更突出。就在这崇山峻岭深处的林场总部、满坡茶树的中间,有一泓碧水静卧,湖边一排欧式建筑静立。首次邂逅,惊为天堂,从此走入心底,每年都会来很多次。这个椭圆形、静悄悄的湖泊,小巧安娴,水如碧玉,安卧于群山之巅。它始终没名儿,而我第一次见它,便唤它“天湖”,它是大寺基的心湖,大寺基因此添了几多灵慧,也让我有了欲罢不能的欢喜。

首次来林场,是被这片寂寞深山里的茶园吸引,那时没有天湖,也没有度假山庄,但是茶山壮观,攀上摇摇欲坠的龙缠岩,看万福寺前的一泓碧水映着高大的池杉、映着蓝天白云、映着古朴的寺院,也映着四周的茶园,依然惊艳了初入的我们。

尔后的一次偶入,东亚山庄前的小小天湖震撼了我们。行进在深山里,那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山啊。站在天湖前,看天湖里的朵朵白云与高高山林,看眼前的层峦叠嶂,想起一路经历,诚如摩诘所言:“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又有一次,杜鹃花季,我们从上郑的大溪坑沿溪上溯,看尽一树树高大的杜鹃灿若云霞。一路攀来,各色野花缀满山间,野生地黄鲜艳的紫红花朵铺陈在溪边,如毯,依山傍溪而上。我们在一片漫漫雾气里来到天湖,有茶农正在忙着采摘明前茶,她们的身影朦胧在茫茫雨雾里,仙气飘飘。这一次的天湖,则完全隐匿于浓雾间,纵在眼前也不得见。而我们,竟采了很多珍稀草药,当了一回药农。

这里,山林深深,绿意重重,层峦叠嶂,山脊锐似刀,片片叠加如重重花瓣。而这个重重山峦间的天湖,有着旷远的宁静,童话似的风景,悠远的安宁,诱惑着我一次次前往。这不,当暑气浓重时,我们又一次投入了它的怀抱。

天湖的海拔与植被,让这里夏天的最高气温始终在25℃左右。再一次来到天湖,天湖里的水更碧了,翡翠般地通透润泽。湖边溪涧里有小鲵在嬉戏,石蛙在水里起劲儿唱情歌,红鲤不时跃起,野鸭一家在湖里嬉戏,燕子低低地在水面掠过,有一种数量众多的小虫儿声音嘹亮悦耳,金属般地清脆,漫山遍野欢唱。白天,我们就在湖边的树荫下静听自然之音,观湖面的云卷云舒。山风拂面,时间静默,悄然飞逝而不觉。

晨起,站万山之巅,每天观不一样的日出;入夜,纵是明月清朗,依然可观满天星斗,山后的天空中有两颗紧挨的大星星一闪一闪,我当是北斗星,有朋友肯定地说那是金星与木星。

天湖的安宁最养心,坐湖边感受拂面的清风、感受水面细密的涟漪,想起佛教临济宗禅风的开创者黄檗希运禅师提倡的心佛如一,禅师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无心即有心,观湖照心,心体亦空,净无纤尘,胸中块垒荡然无存,心则如大海般无边无际,空旷怡人。

于天湖,每一次的感觉,总如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返景入茶林,复见山叠嶂。独坐深松里,丽日与清风。深林人不知,溪壮蛙欢悦。薄暮听泉音,日色照云峰。一双无事手,只揖等闲人。

天湖,心湖而已。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