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外婆

外婆自小坎坷,六岁丧父,七岁丧母,唯一的弟弟后又患天花而亡。她自小来到外公家做童养媳,始在外公的大姑家,但常遭虐待,洗菜时一片菜叶漂走都是挨打的理由。后外公的爷爷领回自养,至十五岁与外公成婚。

外婆出生于民国三年六月二十九(1914年8月20日),对外婆有印象时她已六十多岁。外婆长相温婉,个儿小小的,肚子却很大,据说是生养过多的缘由。但随着年岁的渐增,肚子也渐渐平了。那时的外婆,依然忙碌,操持全家的生活。

外婆生养了一儿九女,除儿子三岁早夭外,女儿们都健康成长并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外婆这一辈子都很辛劳,忙于操持家务,曾被评为勤俭持家模范赴杭州开会。

现在想来,外婆的能干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么一大家子,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她总是让家井井有条并充满温暖。虽然生活困难,但我们小时候都吃得不错,虽然量不多,但每天都有海鲜吃,王林虾、白蟹基本上天天会有。

外婆最喜欢吃千里飘香,将腌成温嫩臭的菜头或苋菜股与豆腐同煮。每年都会腌上几大缸各种咸菜,有白菜、花菜、菜头、苋菜股等,但常常放不长。某天,外婆发现,只要经我搅拌的就不会坏,所以每次入缸前都要让我拌几下,果真不再坏,可以放很长时间了。外婆说这是天生的,有的人碰一下就烂了的。这让我很是自豪了一阵。

外婆做的一件至今让人惊叹的事,就是养活了早产的姐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个月不到的姐姐出生了,才三斤多点,不会吞咽,那时的医疗水平,医生说指定活不了。外婆抱回家,费了大量心血,将姐姐健康养大。

生活中的外婆,用爱温暖家人,克服困难。生活的难,外婆从不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庭经济极其困难,但外婆从不向政府伸手要求,自己节俭度日。居委会人员来访时,因锅内无米不便让他们知道,多次家人正吃着午饭却不得不中止。一次偶然被发现,一揭锅,竟是一锅番薯丝。

外婆虽不认字,但记忆力与口才极好,叙事生动活泼、有条不紊,还擅用俗语俚语。即便八十多岁了,什么东西放哪儿,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是一清二楚,从不出差错。姨妈们每次寄给她的钱,她都攒起来,小辈结婚时拿出一部分作礼金,剩下的就让八姨去换成银圆,红纸包好,给我们十六位小辈一人十个。说是没什么好留的,银圆就作个念想。

晚年的外婆依然每天看新闻联播,从不排斥新事物。外婆包容一切,对我们关心关爱却不管束。现在想起来,这种自由自在的成长环境,使我们的天性得以自由发挥,多么难能可贵!工作以后,外婆于我的另类有诸多不解,但她从不反对,反而会欣赏,笑言:“你是个外国人。”

印象里的外婆,始终是笑意盈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