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2016)

▶春末(2016)

这个春天,依旧多雨,很多作物都没法下种,大哥一直念叨,他想种的姜,在这种绵延的雨天里没法种,老卢的姜也没种,看来下半年的本地姜会涨价。

日溪的房子更寥落了,而村前的很多田地,几个星期前就挖出了很多的坑,将肥厚的田土都运走了。一个个坑里,因连日的雨水积了许多浑黄的水,如今又无人理会了。上次听老卢说,这些田地被人包了,用来无土栽培,将来这里会建起高高的大棚,据说是很先进的技术,还是无菌的,不会受四季与天气影响。老卢一脸向往,我却很心痛。说起来可悲,黄岩自古以来就是个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有“黄岩熟、六县足”之誉,粮食除供应台州各县外,还能资助宁绍。明王士性在《广志绎》里说:“宁波齿繁,常取足于台;闽福齿繁,常取给于温……故台温闭粜,则宁福两地遂告急矣。”黄岩是块宝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凡在黄岩种植的粮食瓜果蔬菜,品质总是出类拔萃的。而今,平原地区最好最肥沃的粮田早已告罄,不是用来开发房地产,就是成了工业园区。即便在乡村,最好的粮田也被用作新农村建设的宅基地,往日的粮田里,耸立着一排排毫无特色、千篇一律的水泥房子。人类对土地越来越缺乏尊重,现在更离谱了,干脆将需要阳光雨露的农业发展成了工业,农产品成了工业品。一个个塑料大棚,精准的营养液与生产天数,连土壤都不需要了,美其名曰欧洲的先进技术,最好的有机农产品。事实上,我在欧洲自驾,深入最偏远的乡村也见不到一个塑料大棚,不见所谓的无土栽培,所有作物都种在大片大片广袤的土地上,享受阳光雨露,也经受风霜雪雨,用的是最传统的农家肥,还坚决拒绝转基因;乡村的房子整洁漂亮,空气里却是满满的乡村气息,闻得出鸡鸭牛羊粪味,就如走在伊犁的草原上。在那里吃到的番茄,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柔软而汁多味浓,生吃或熬汤都极美味。反观国内的番茄,用了塑料大棚和太多的农药化肥,硬而无味。而大棚蔬菜与无土栽培的蔬菜,模样娇人却味同嚼蜡,政府居然还大力支持,实在不明白,这是要将农业引往何处。这种工业化的所谓农产品会对人体造成何种影响,就如转基因一样,我们还一无所知。不过运用《黄帝内经》理论,那种产品不必顺应自然之道,不用在意阳光雨露与四季变迁,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害处显而易见。这种生产方式的最大益处就是可以让生产者获得最大的效益,精准的工业生产模式早已脱离农业本意,也已违背自然之道,不应该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现实,却悲伤、无奈。

想起前几天卖土豆的一对老夫妻,说是自家土地被镇里强租给无土栽培的农场了,也签了协议。到期后,农场既不付租金,也不起用,他就去种了土豆与川豆、蚕豆等蔬菜。眼看着要收成了,镇里与派出所却来了五六十人,开来挖掘机,将他种的所有蔬菜都挖了,土豆也被人抢了,他只捡回一些,留下一部分做种,其余的才拿来卖。问他为啥不去告,他说不知往哪告,再说他们那么凶,哪敢啊,镇里说赔点青苗费,就算了呗。又问他,现在租金付了没,他说还没。基层政府的作为常常让人困惑,为虎作伥的事儿也不少;而某些被力捧的农业商人的成功,是建立在许许多多农民的血泪上的。

董阿婆说我们上次种的瓜秧都死了,今天便又买了些带去,老卢将我们的番茄与茄子打理得很好,刚施了有机肥,走过去,一股浓浓的味道扑鼻而来。

下雨,老卢让我们将菜秧先放他那儿,等放晴时帮我们种。本来打算烧点土豆当午饭,老卢力邀我们去他家吃,他说反正也就是多添几双筷子的事儿,乡下人烧的菜量多,两个人也吃不了的。于是将买的菜都搬过去,大家坐一块儿吃。

老卢说,好久没这么热闹了,真好!以后要来,早一点说,可以多烧几个菜。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