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阿勒泰

遥远的阿勒泰

今天的目的地是阿勒泰市,行程二百余公里。阿勒泰市位于阿尔泰山南坡,与蒙古接壤,是新疆最北的城市,于我一直是遥远而神秘的,充满诱惑。阿勒泰蒙语意为“金山”,汉朝为西域都护府辖地,有斯基泰人、匈奴、鲜卑人游牧于此;唐时为北庭都护府辖地,先后为柔然、突厥游牧地;宋时为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辖地,蒙古族游牧地;元为岭北行省辖境;明朝为瓦剌汗国辖境;清朝管辖权多次变动,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阿尔泰办事大臣管理;民国直属中央政府管辖,期间又多次变动,1954年为阿勒泰县,1984年改为阿勒泰市。

福海出城,很快又到乌伦古湖,无垠的沙漠与蔚蓝的大湖,湖岸密密的芦苇形成奇妙的组合。湖边,有人洗车,有人搭帐篷。我们忍不住来到水边,又一次静静欣赏起如海般的乌伦古湖,鸟儿在苇荡间翻飞。微风起,水天一色的湖面泛起阵阵波涛,拍打着脚下的沙石。猛然发现沙中的石头不管大小,一律是色彩缤纷的,捡起一块于手心,有着玉的润泽,立马被吸引。大家又开始了疯狂地捡石头,任凭大哥在车边催了一遍又一遍。包包、衣袋、手上,凡能装的地方全都塞满,沉甸甸到走不动,还是停不下来。最终在大哥的千呼万唤下才万分不舍地离开乌伦古湖。

二百公里的行程,路况又好得出奇,不多久就来到了市区。阿勒泰市的主街沿克兰河分布,城区鲜花处处、林木高大,所有建筑都具伊斯兰风格,是个美丽干净兼具异域风情的边城。

安顿好后,沿主街道逛了一圈,沉静的小城气质令人生爱。我们来得正是好时节,林木葱郁,鲜花遍地。其实,阿勒泰一年里有一半时光都处于严寒之中,白雪皑皑是常态,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一书里,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满世界的雪。那为出门通道与雪抗争的周而复始的劳动,于我这样的久居江南之人,全不能体会这般无奈之感,反而充满好奇,不知道在如此寒冷之时,挖雪出汗是种怎样的感觉。

闲逛之时,在静静的街边,寻得一小小的私家菜馆,吃了此次入疆以来最为素雅清淡的一餐,真正让人大喜。

次日,睡到自然醒,妥妥地吃了早餐,就驶往城北不远处的小东沟。小东沟离市区十余公里,位于大小克兰河河谷谷口处,据说景致幽深原始,神秘充满奇趣。

进谷以后,果真密林叠翠,水流湍急,奇峰夹道。车子在起伏不断的泥路上颠簸,直至一山下,由于路况原因,不得不停车,徒步前行。

克兰河河岸林木高大苍翠,河床上巨石嶙峋,湖绿色的河水冲击巨石,急流澎湃,夹岸山峰耸立。沿克兰河盘旋而上,一边是高山草甸,一边却是茂密的冷杉林。九月的阳光依然强烈,走在毫无遮挡的泥路上,头顶湛蓝如绸的天空。无云,偶有雄鹰划过,偶见河谷中牧民的小木屋,也会偶遇牧民放养的牛羊。沿山谷行进数十公里,是阿尔泰山的夏牧场所在,也是与蒙古的交界处。鸟迷朋友很向往,说那里会有很多珍稀鸟类。然也只是向往,这种坑坑洼洼的牧道,我们的车无法前行。

河谷密林中,一户哈萨克牧民正在杀羊,点了份手抓羊肉,便去河边密林转悠。河边的枯木与繁密的树干上有很多云芝,个头很大,都正在蓬勃生长。新鲜的云芝闻起来有着蘑菇的鲜香,我们拿石头敲下好多,装了一大袋。虽然知道并不能带回家,但采集的过程,还是很令人兴奋。

羊肉味美,然味美的羊肉引来了很多硕大的苍蝇,坐在密林下啃羊肉的我们,只能不断地驱赶苍蝇,也算是一次难忘的进餐。

虽然短暂,离开小东沟,离开阿勒泰,竟有些不舍。喜欢阿勒泰美丽的夜色,喜欢穿城而过的克兰河清澈而湍急的流水,也喜欢小东沟的苍莽幽深。于我这个远方的旅人,匆匆而过的阿勒泰始终是美的;我的记忆里,它也始终是遥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