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2015)
有两个月没来了,说好给董阿婆和卢嫂做的豆腐布袋还没送去。
一路阳光明媚,沿途的中桧村新房更多了,而下桧与石花岭倒没怎么变,只是人似乎都更少了,而日溪的房子拆得更快了,仅剩的几幢石头房子远远看上去依然完整而美丽,在一片绿色之间有些落寞,不知它们还能存在多久。牛儿在村头荒废的稻田中吃草,旁边跟着三只牛背鹭,我们一走近,牛背鹭便警惕地远离了。长潭湖水位很高,日溪连接湖区的那片喇叭形丰美草地已沉入水中,尚小的池杉在水中只露个头。
美丽的日溪也拆得差不多了,房子日少,村庄里的老人们舍不得离开,他们与狗狗每天过着相同的日子,简单、平静。而西山下,虽没有拆迁的打算,但是年轻人都去城市置业生活,村里留下的也都是老人,每次来,都静谧得不似人间。这回也不例外,路边的橘子与柿子已开始泛黄,深红的茅草花穗迎风摇曳,潺潺的水声与鸟儿的欢唱一路相随。
晌午时分,村庄里更安静了,人们都在家休息。董阿婆的小儿子今天也在家,我将做豆腐的布袋子交与他。而卢嫂正与邻居们在家里玩牌,老卢独自无聊,正躺竹椅上休息。突然觉得老卢苍老了许多,黝黑的脸上略显疲态,失了劳作时的那股精气神。
照例会沿村道逛一圈,路遇一老人,说是家里的栗子有一些成熟了,让我们去他家看看,我们答应回来时买点。
路过三花家,三花也难得地在家休息,看到我们来了,正在睡觉的她披衣出来招呼我们。瘦削的她更瘦了,看着让人心疼,让她别那么辛苦。她说婆婆中风住院了,所以这段时间辛苦些。我们都有些意外,她的婆婆看起来身体好棒的,一般的劳作不在话下,不想,说倒下就倒下了。三花很不好意思地说,她家的栗子要到中秋节后才成熟,现在来什么也没有,本来可以让我们带些菜回家的。
回来时,老人还在树下等待,大哥去称了十斤板栗。在村里,种的东西想运出去卖十分不便,况老人年事已高,又只有这么一点点栗子,真要去卖,辛苦又不划算。每每这个时候,大哥便会去买一堆来,他总是说,就当帮人,他们太不容易。
初秋的西山下,阳光还是有些热辣,橘子、柿子与板栗正趋于成熟,于农人,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时节。而于我们,初秋也是一个心怀憧憬的时节,想象着漫山果子成熟的景况,想象着湖区红叶弥漫的情景,本身就是快乐无比的。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