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2016)

▶初夏(2016)

再来西山下时,已过立夏,小满也过了,天气渐热,雨水依然多。

过日溪,发现来长潭钓鱼的人越来越多。日溪到西山下的路边,钓鱼人的车越停越多,路依然窄,开车要越发小心才好。

正是枇杷季,但是丰收无望。今年,西山下的枇杷起码减产三分之二,枇杷树下落满厚厚一层已经腐烂的枇杷。小董说是去年冬天的寒潮害的。这些已掉地上的枇杷,都是在寒潮到来前挂的果,有些虽然还在树上,也是烂掉不能吃,迟早会掉落的。

我们去看春天里栽下的蔬菜,欣喜番茄与黄瓜已开始挂果、茄子也开花了,玉米长势蓬勃。田埂边,一簇金银花开得正盛,如毯般绵延至下层田地,金银满地,煞是壮观。而烟云迷离的湖面,一艘班船正驶近,漾起些许波澜。西山下,每一个角度都是美的。

沿村道行走,板栗树已抽穗开花,空气里弥漫着板栗花恼人的味道。途中几不见人,老卢家大门紧闭,夫妇俩去山上打理杨梅了。三花也不在家,她的婆婆坐在门口,说三花去整理杨梅果了。为了杨梅长得又大又好,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管理,此时的选果是必须的。每一种农产品的背后,农人付出的艰辛有几多,只有了解了,才能深深体会农民的不易,购买时也不会再去与他们讨价还价。三花的婆婆八十多岁,自从去年中风后,整个人似乎都焉了。原本是一个农活利落、反应敏捷、充满活力的老太太,经此一病,就如枯萎的花儿,连说话的声音都低到快听不见了。三花家门前的杨桃开始泛红,李子也硕果累累了。

因为上次没看到云香阿婆的柿子树,很是记挂,今天便特意去找。小路尽头,不远处的水边,一棵茂盛高大的树雨中伫立。大家说,这不就是那棵柿子树吗?走近了,见树上已挂满小小而绿莹莹的柿子。少人打理的路边,爬满了摘摘公的藤蔓,那红艳硕大的果子在雨中尤为撩人,忍不住又摘了好多。

董大姐有一手腌咸菜的绝活,她腌的菜不管原料是啥品种,总是又酸又香。见她回家了,大家便去她家拿咸菜。董大姐见我们来了,立马去咸菜坛里捞了两大袋,这真的是又酸又香的咸菜啊,空气里都是菜香,久违的味道。

后来经过上桧村,路边俩老人在挖本地品种的小土豆,我们问卖不,老人将一箩筐都倒给我们,还说是送的,不要钱。好说歹说才收下,老人的朴实让人感动,在山里行走,经常收获这样的感动。

回家后的晚餐,烧了一大锅土豆,还有西山下的包菜与咸菜,鲜甜无比,一桌美味都被大家一扫而空,饱了肚子,竟还意犹未尽,肚饱眼未饱。饱含情感的美食,总是让人难忘!而这样的美食,唯有偏远纯朴的山村依然存在,这份安然与温暖,于身在城市的人,是一种奢侈。我们,如此有幸!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