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县委常委会工作

2018年县委常委会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最为较劲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困难和挑战,县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454”发展战略,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成绩。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坚决落实“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和捍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和捍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省、市委保持步调一致。二是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开展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8次、基层理论学习488期,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三是着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强化舆论引导,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充分发挥文明办、党校、文联等前沿阵地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河北梆子现代戏《好山好水》,荣获“河北省燕赵群星奖”特别奖。四是切实加强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认真履行“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重大责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充分支持县人大、政府、政协主动作为、履行职责,支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深化改革、服务群众。全面加强统一战线、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工作,有效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

二、紧扣精准要求,脱贫攻坚质量明显提升。全年共实现6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234户、22564人稳定脱贫。一是贫困底数更加清晰。扎实开展扶贫脱贫基础工作规范提升行动,新识别贫困户175户、清退345户,扶贫脱贫对象更加精准。此项工作,荣获河北省脱贫攻坚创新奖,创新总结的“八字工作法”,在全省推广。二是扶贫产业稳步壮大。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8万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2万亩、中药材16.8万亩、草莓7500亩、经济林3.5万亩,建成养牛帮带小区、扶贫工厂(车间)200余个。累计发放“政银企户保”贷款8.55亿元、“小额信贷”1.17亿元、“险资直投”1.36亿元,为扶贫产业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三是就业技能不断提高。全年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0732人,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1497个,13004人实现稳定就业,4103人实现劳务输出就业。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引进新品种63个,推广新技术42项,开展农业科技指导300余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四是扶贫政策全面落实。2017年5708户存量危房全部改造完成,2018年4395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开工,改造完成3516户;1381户、4746名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医疗保障救助资金1.8亿元,救治大病患者545人,慢病签约履约管理14259人;发放各类教育扶贫资金1562.8万元,低保、特困供养资金8504万元。五是“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生态环境部等中直定点帮扶单位、天津市津南区等东西部扶贫协作单位、省“五包一”成员单位、各级驻村工作队及派出单位,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共支持各类资金5.2亿余元、项目480余个,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树牢高质量发展意识,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完成全部财政收入9.4亿元,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5960元、8875元,分别增长8%和10%。一是项目工作迈上新台阶。参加各类招商活动6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9个、市外资金33.6亿元;争取到位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8.93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6.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37%。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45个,总投资630亿元,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县三次产业比达到30.6:32.9:36.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增速达到7%,高于一二产业增速。三是营商环境呈现新局面。扎实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着力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精准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为破解企业资金难题,全年召开银企对接会议2次,为22家企业落实新增贷款6100万元,为2家企业倒贷1.55亿元。四是深化改革实现新作为。全年共谋划实施“质量强县”“办事一次成”等重点改革任务189项,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医共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分别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简报》《河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简报》刊发。

四、不断增加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一是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全年落实民生资金3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同比增长28.5%。新增城镇就业4380人,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探索实施“互联网+医疗”工程,严格落实医疗补贴等各项政策,全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抓好教育事业,一中新校区、天卉中学建成投用,特教学校、职中分校主体完工。全县高考本科上线578人,创历史新高。二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获取有价值线索34条,破获涉黑涉恶案件10件,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1个,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依法按政策维护军队退役人员合法权益,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9%,圆满完成了敏感时期重大安保任务。扎实推进“法治隆化”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氛围日益浓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排查企事业单位850家次,发现安全隐患520项,全部整改完成,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统筹抓好森林草原防火、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工作,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得到有效巩固。三是县城面貌明显改善。皇姑路、北安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全面竣工,粪便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置场建成投用。全年共查处违法摆摊、占道经营等600余处,取缔露天烧烤48家,拆除违法建筑5.6万平方米。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垃圾清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和农村面貌提升专项行动,人居环境整治“隆化模式”,得到市委书记周仲明同志充分肯定,要求全市推广借鉴。扎实推进深度贫困村“双基”提升工程,实施项目281个,274个建设完成。五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年完成造林绿化8万亩,拆除非法采砂场96处,清理河道29千米,实施小流域治理15平方千米,治理水土流失75平方千米。全县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75天,PM2.5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9微克,污染综合指数同比下降4.09%,河流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五、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一是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水平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先后调整干部5批、86人。同时,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31人。二是持续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深化“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观摩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机关党建“六化”建设,有效破解了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创新推行“三入五化”工作模式,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推行签字背书、全程纪实等制度,层层传导压力。着力深化“两个全覆盖”,全面落实“两个为主”,全力支持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责任。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暨“一问责八清理”等“三个专项”整改“回头看”工作,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年共立案347件,纪律处分374人。

回顾县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和省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各位县委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支持隆化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县委常委会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基础差,财源性支撑产业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三是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担当落实的意识,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新隆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