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回顾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键一年。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力维护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县纪委常委会在市纪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持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履行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大力推进正风反腐取得新的成效。

(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认真履行党内政治监督第一职责,加强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执行民主集中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制定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政治监督的意见,聚焦“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紧盯“三大攻坚战”,围绕扶贫政策资金项目落地、涉水项目建设等开展专项检查,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重点针对生态环保领域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背后的失职失责问题,纪律处分27人,组织处理23人,为保护绿水青山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选人用人和村“两委”换届监督,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作风关,共回复党风廉政意见6783人次,建议取消42人换届提名资格。

(二)层层传导压力,着力夯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协助县委制定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意见》,细化责任清单,完善考核细则,层层签字背书,推动落实履责谈话和“双报告”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基层纪委的领导和日常监督,建立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联系乡镇监督、督导调研和约谈制度,强化问题线索交办督办和案件办理审核把关,压实基层纪委监督责任。充分发挥问责利器作用,对责任落实不力的137人进行问责处理,倒逼责任落实。

(三)立足职能转变,扎实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前期筹备、人员转隶、新办公场所迁移、监委班子选任等工作,县监察委员会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围绕机构职能设置,完成内设机构调整,实现县纪委监督室与县委巡察机构分设,监督执纪力量达到88%。坚持把研讨交流与实践锻炼贯穿全过程,推进人员和工作深度融合,把转隶人员充实到执纪审查和执纪监督一线,促进纪法衔接、纪法互补。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向乡镇派出监察办公室与乡镇纪委合署办公,配齐配强编制和人员力量,有效强化乡镇纪检监察职能。对县乡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再清理,新调整退出28个,主责主业更加聚焦。“隆化县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经验做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

(四)深化政治巡察,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突出全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聚焦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先后制定完善11项制度机制,推进政治巡察规范化。全年开展巡察3轮,发现问题357个,移交问题线索92件,提出整改建议137条。强化巡察成果运用,及时向县委汇报巡察情况,全面反馈问题并督促落实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重点开展了落实中央六巡、十五巡,省委五巡、十三巡以及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及“回头看”,问题线索处置率达100%,压实问题整改率达到99%。“隆化县对症下药提高巡察质效”经验做法被《河北日报》刊发。

(五)坚持纠正“四风”不松劲,持续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扎实推进作风纪律专项整治,主动扛起监督责任,抓住端午、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累计开展明察暗访9轮,发现问题线索64件,纪律处分25人,组织处理48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2起。围绕解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问题,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表现,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检查,找准症结,对症施策,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问题线索35件,纪律处分51人。重点针对违规使用办公用房、违规使用加油卡、教育系统有偿家教、医疗卫生系统收受红包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纪律处分3人,组织处理15人。编印下发《隆化县党风政风纪律规定简易读本》,重申重点领域纪律要求,加强制度约束。紧盯乡科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加强对婚丧喜庆事宜的监督,累计备案23人次。

(六)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决维护党和国家及群众利益。紧盯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立案347件,纪律处分374人,其中乡科级72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重点查处了方树强、徐宏民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有效发挥了震慑作用。认真开展“涉黑”腐败专项治理,立案查处相关问题12件,纪律处分17人,有效回应了群众关切。深入开展“一问责八清理”、“微腐败”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问题整改“回头看”,进一步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33件,立案114件,纪律处分185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经验做法得到市纪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七)着力构建“三不”机制,积极做好治病救人“后半篇文章”。坚持把加强纪律教育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全年举办党规党纪培训班7期,培训乡科级干部1050人次;累计发送纪律提醒信息8100余条次;在全县扶贫和驻村帮扶干部中开设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例警示课堂、召开全县政治性警示教育大会等取得较好效果。充分发挥纪律审查治本功能,向案发单位提出纪检监察建议62份,督促深挖根源、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办理涉及党员及公职人员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受处分人员关怀谈话,既严守纪法底线又体现组织关怀,全年给予党纪处分321人次,给予政务处分62人次,同时共为216名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注重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隆化县廉政文化下基层”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刊发。

(八)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县纪委常委会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加强系统内意识形态建设。以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纪委监委党组织建设。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学习培训为主线,以基层锻炼为重点,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岗位练兵等形式,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全年共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扶贫结对帮扶7批次,惠及贫困群众171户。严格自我管理和监督,规范干部选任程序,严把选任关口,着力改善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和能力结构。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先后制定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规定16项,不断强化纪律约束,有效防止“灯下黑”。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市纪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都作了深刻分析,从我县实际来看,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主要是: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还需要持续强化;一些领域利益诱发的群众信访矛盾依然存在;个别党员干部仍然心存侥幸,不惜触碰党纪国法红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后的形势任务需要,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