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巴彦高勒——窝阔台的夏宫
〔十七〕巴彦高勒——窝阔台的夏宫
在返回哈拉和林途中,我们又来到了巴彦高勒(Bayan Gol)河谷,考察一处回鹘墓地和窝阔台的夏宫遗址。
高勒(Gol)是蒙语中河流的意思,两山之间流淌着一条不太大的巴颜河,小河从山谷流下汇入鄂尔浑河。普罗钢沿着河谷前行一段,眼前根本没道路,吃力地爬上山坡。突然间,一车带头向下冲去,其他车并未一一尾随,而是各自寻路,像是夺路而逃。一时间像野马脱缰,四车齐头并进一起猛猛地扎向山谷。司机嘴里不停喊叫,有时一手扶方向盘,探出半身在窗外,有如策马奔驰,摇旗呐喊一般。车里的我们,先一吃惊,随后头便不停地撞向车顶。左颠右晃,车内并无把手,慌乱间,只能随手而抓,各行方便。
车在一高阜的地方停住。寂静的山谷,只有我们孤零零的几车、几人,显得异常空旷。左面的山坡上,有一座白屋,大山谷中到底住着什么样的人家?好奇心引导着我们几个走向前去。木板搭建的屋子在阳光照耀下泛着白色,周边用木栅栏围起,小心翼翼地喊了几声,无人应答,照例蒙古人家一般都养狗。缓坡上约有半亩菜园,绿油油的草地上,稍有开垦显得非常刺眼。园中种着几种蔬菜,有土豆、萝卜等,疏于打理,杂草丛生。园子中央堆着一堆石块,看样子是人工堆就。附近的蝗虫满地,人停脚踩,轰然而起,随即降落,并不远飞,复进亦然。
回鹘墓地坐落地方蒙语作Hulhim Am,Am是山口的意思,北纬47°16′56″,东经102°41′4717″。墓葬呈正方形,东西长39米,南北宽32米,周围有壕沟圈起,壕沟宽约260厘米。中部是一堆石块、砖块,中央凹陷,敖其尔说是盗洞。建筑材料很多,随手拿起半截砖宽15.2厘米,厚6厘米,长25米左右,墓葬上面铺设石块,清理后,可显现出是方形,大约和内蒙古考古所发掘的差不多,可能是座大墓。
敖其尔介绍,突厥、回鹘的墓葬,地面都堆有石块,围以方形壕沟,外观很难区分。挖下去就不同了,突厥墓埋藏较深,有3—5米,回鹘浅一些。回鹘墓发掘得很少,整个蒙古只挖过回鹘时代墓葬两三座,在戈壁地区。遗物很少,陶器只有一件,其余都是碎片。
在回程的河谷里,我们看见了窝阔台夏宫遗址,那只是一个略高出地面的土台子,规模并不很小,直径不会超过一百米,但它却非常重要,加宾尼拜见贵由汗的宫帐就在这里。
1245年,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 Ⅳ)意识到蒙古帝国在欧洲扩张的威胁,向东方派出使节。六十五岁的方济各会修士约翰·普兰诺·加宾尼——肥胖的教士,不懂得任何东方语言,凭着信仰和一腔热血,拖着年迈的身躯,踏上危险重重的东征之路。

山间的蒙古人家
眼前的一周畦青菜
昭示着有人居住
吵闹的我们
并没有惊动他们的季节性居住?
长途跋涉,经历千辛万苦,一年后终于来到哈拉和林附近的蒙古大帐。其间,见证了贵由可汗登基的盛大时刻,并给我们留下一份关于这一历史瞬间的详细描述。
加宾尼到达那里时,一座用毛天鹅绒制成的大帐幕已经竖立起来,规模足可容纳两千人。首领及随从们分布在大帐幕周围的小山和平地上,排成一个圆圈。
首领们经过四天频繁的更服换衣,终于穿上最好的织锦服装,在帐幕中开会,进行选举。其他不够级别的首领、外国使节、各地长官,带着各式各样的贡品和礼物,在外翘首以盼。其中仅使节就有四千多位,来自欧亚各地,他们在那里足足已住了四个星期,每天都有马奶酒、蜂蜜酒招待。
结果产生了,加宾尼看到:当贵由汗走出帐幕时,他们在贵由面前唱歌;当他留在帐幕外时,众人手拿顶端有数簇红羊毛的美丽旗杆,略略放下,复又扬起,向他致敬。对于其他首领则无类似的举动。这座帐幕被称作昔剌斡耳朵(Sira Orda)。
接着,加宾尼尾随大队人马来到三四里外的地方,在那里,群山之间流淌着一条河,附近一片美丽的平原上已经竖立起了另一座帐幕,蒙古人称为金斡耳朵。这座金帐所在,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高台。原来定于1246年8月15日,在这里为贵由汗举行登基典礼,结果不幸发生了,正当大家聚集在斡耳朵里,突然,天降大冰雹。在这场灾难中,斡耳朵里有一百六十多人身亡,还有许多帐幕和财产被河水冲走。洪水涌来的河就是今天的巴彦高勒,典礼被迫推迟。
这座帐幕豪华至极,帐柱贴以金箔,帐柱与其他木梁连接处,钉以金钉。帐顶与四壁覆以织锦。8月24日大典举行,大家面南而立,要人走在前面,向南跪拜,很久之后才回到帐幕中。他们把贵由放在皇帝宝座上,首领们带头下跪,所有在场的臣民都在首领身后跪下。然后举行宴会,按照蒙古人的风俗,宴会举办了好多天。
加宾尼等人是贵由登基后接见的第一批使节,召见时,丞相镇海在皇帝前高声唱名,唱名完毕,每人跪左膝四次。加宾尼进门时被警告,切勿碰到门槛,蒙古风俗碰到门槛会被斩首。
各方使节、首领贡献的礼品,让加宾尼看得目瞪口呆,仅距帐幕相当远的一座小山上,就停着五百多辆车子,车里满载金、银和绸衣。
11月11日,加宾尼等再次被贵由大汗召见后,带着贵由可汗给教皇的信件和皇太后赐给的礼物,开始返回欧洲。路途上又花了一年时间。
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与贵由汗的通信复制品,我们在乌兰巴托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三楼曾经见到,是由拉丁文和波斯文写成,时间是1246年11月13日,上面盖有贵由汗的大印。书信的原件则保留在罗马教廷的秘密档案库中。20世纪初经著名学者伯希和的详尽研究,始为学界所了解,成为研究罗马教廷与蒙古帝国关系的重要文献。
距遗址不远处有一户牧民住地,有白色的蒙古包。牧民正在挤牛奶,收集奶汁的是红色塑料桶,而不是我所期待的木桶。不远处一小牛犊,不服管教,向远处奔去,女主人随即追上。哈拉和林方向的天空,出现半截彩虹,有地方刚下过雨。
19点30分,我们开始返回,途中在一便利店稍停。半小时后,回到哈拉和林宾馆,这时的气温还有26摄氏度。
晚餐,是著名的蒙古石块羊肉。

窝阔台夏宫遗址
举目远眺有蒙古包的地方
据说是窝阔台的夏宫遗址
〔尔冬强摄〕

巴彦高勒回鹘墓地
回鹘墓在蒙古发现的很少
且并不容易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