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鹿石祭祀圈与积石墓

〔四十四〕鹿石祭祀圈与积石墓

经过一晚上风雨,今天早晨大家都起得稍晚一些,也许和我一样,醒来之后都在帐篷中多待了一会儿。

7点半以后,大家陆续走出帐篷,帐篷周围草地积着雨水,不便收帐,只能等帐篷晒干后再行收取,好在上午的考察地点就在营地周边。

8点40分早餐,高照的阳光一扫昨晚暴风骤雨带来的阴霾,碧空如洗,草地茵茵,人们心情颇佳,有人还往远处散步。一位蒙古小孩看见有人安营扎寨,骑马过来观察。

墓地所处地点被称作舒尔嘎洪阿姆(Shurgahin am)鹿石,与小的石围圈共存一处,是197号鹿石地点。整个蒙古鹿石都有编号吗?

敖其尔说,类似的鹿石遗址在库斯古尔省曾有过发掘,小的石围圈中,出土有马头、马蹄。日本创价大学林俊雄曾作过碳14测年,距今3000年。根据这样的经验,鹿石所在地都是青铜时代殉马的遗址。不过,这处遗址以往并无相应的发掘工作,只有地面观察。这片遗址范围很大,不过我们来不及做全面调查。一般的调查,应先搞清整个布局,再进行局部观察,现在只好就近先看。

1号鹿石,浅灰色花岗岩,伏倒在地,上小下大,小头只有22—24厘米,大头则有54厘米,长220厘米。100厘米处从中间竖向断裂。从上至下,斜刻四只鹿,非常清晰,从现存图案分析,鹿石现存长度似乎并不完整。另一面压在地下,无从观察。

舒尔嘎洪阿姆1号鹿石

2号鹿石

2号鹿石位于1号鹿石偏西约20米,竖立浅灰色花岗岩。环绕鹿石一周有殉马坑,共有八个石圈,每个石圈有六七个石块围成,其中最大的一个用九个石块环绕,直径115厘米。鹿石,上顶部似有残缺,高160厘米,宽33—48厘米,厚17—23厘米。三面有鹿,每面刻三个,清晰。

3号鹿石,周围有五个殉马坑,可能组成一个鹿石圈,直径10米。殉马坑大多1.5米左右,鹿石制作较为规整,长275厘米,宽24—46厘米,厚26厘米。图案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两只奔跑状的鹿,接着是由六条三角形组成的凹槽,据说是盾牌或萨满法器。下面磨出一条宽7.5厘米的凹槽。敖其尔说,以鹿石为中心的祭祀圈,东起肯特省,西至阿尔泰,都有发现,有人统计全蒙古共有400多处。

4号鹿石,伏倒在地,灰色花岗岩。长258厘米,上稍宽71厘,中间略细56厘米,下部65厘米,一面侧面稍有破损。上部图案是一太阳,下面是鹿。破损的侧面下部有一盾牌形象。

在鹿石东侧亦有一处遗址,北纬48°31′518″,东经98°27′186″,海拔1840米。

中间一排五个石圈,直径分别为330、285、215、175、345厘米。以此为中心有两圈小的石圈拱卫,外圈有1.5个石圈,直径50.4米,内圈14个,直径32米。这些石圈的直径都比较小,一般为150厘米左右,就小的也有130厘米,最大不超过160厘米。

这块墓地有数座大型的积石墓,受行程所限,我们未便一一观察,只是有重点地简单调查了其中的一座,即所谓编号M2墓。

M2墓,北纬48°30′658″,东经97°26′117″,海拔1858米。墓葬由积石堆、方形石垣和面东的三列石圈组成,呈东西方向。中央有一圆形石堆,东侧向外撒出两道石墙,略呈弧形。环绕中央石堆的是一方形石垣,东边71.6米,南边57米,西边60米,北边52米。靠南侧有一鹿石,但不知与方形石垣有无关联。东面是墓葬的正面,在石垣外分布三排小的石圈,直径1.5米左右。前排8个,中间25个,后排13个。不知道这是否为原始状态?

规模宏大的墓葬,显然是青铜时代埋葬某些重要人物的地方,但由于时间太短暂,我们还搞不清布局的全部情况。

中午时分,温度已升至28摄氏度,我们急忙收拾帐篷,匆匆又上路了。

沿着伊德尔河谷行驶约一小时,来到了坐落在伊德尔河西岸的伊德尔苏木(县),测得的海拔为1957米,显然是向上行经。北纬48°13′079″,东经97°21′829″。13点35分,在伊德尔县西南的山坡上用过简单的午餐,海拔2079米。

公路两边是山林和野花。

14点24分,到达札布斯达阪,北纬48°44′147″,东经96°09′911″,海拔2506米。这里有一敖包,大家都围着敖包快速地转了三圈,好像转敖包已成全队惯例,只要遇见,大家不约而同围转,大概是模仿蒙古人的行动。2500米以上的海拔,已经是高原山地特有的气候,地形雨,随时下,很快停。

路边电线杆,下部是两米左右的水泥桩,上面是一根松树干,用两道铁箍固定,上面拉细线,看来像是电话线。

4号鹿石
侧卧鹿石上的图案
有人说是盾牌
有人则以为是萨满的法器

大型积石墓M2
M2是我们调查的重点
墓葬由庞大的积石堆
长方形石垣
前面有三列石圈
〔尔冬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