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阙特勤墓地

〔二十〕阙特勤墓地

车开了十多分钟,来到距离仓库不到1公里的阙特勤墓地,这时时钟指向11点40分。墓地被一圈绿色的铁栅栏围起。入口处竖立着一块不锈钢的牌子,牌子上端印有蒙古与土耳其国旗,用蒙、土、英三种文字介绍墓地的情况。具体地点,北纬47°33′836″,东经102°49′914″,海拔189米,与仓库的高程差不多。

《阙特勤碑》竖立在一块不大的方形碑座上,碑座长159厘米,宽112厘米,高度不详,凸出地面约十几厘米。石碑青石质,高327厘米,宽132厘米,左侧厚46厘米,右侧厚45厘米。碑的边角切削过,形成倒角,倒角处也刻满鲁尼文。

碑的正面朝东,碑额与碑身一体雕凿而成,碑额为两螭龙相对,不过左侧缺一角,为雷击所致。阙特勤碑原本矗立于原野,宣统三年(1911)清朝库伦办事大臣三多虑其无保护设施,便仿照中原习惯,建一碑亭保护,谁知旷野上的建筑便成了雷击的目标。石碑的西北角遭雷击损坏,从被击的部位判断,雷电来自西北方向。如果毗伽可汗碑也是这样面东而立,背面汉文所遭受的侵蚀就可以理解了,蒙古通常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风蚀、雨淋、雷电击损,断为三截的毗伽可汗碑,在这样的环境中保存了千年。

阙特勤墓地地面设施复原

阙特勤墓地被土耳其梯卡用栅栏围起
竖立蒙、英、土三种文字的说明碑

阙特勤碑
竖立在原野上的阙特勤碑
碑额与碑身一体雕成

阙特勤碑
汉文文字出自唐玄宗之手
其中的隶书很可能也是唐玄宗亲笔书写
史书记载玄宗善隶书

阙特勤碑保存情况要好得多,碑额中央两行六个楷书大字“故阙特勤之碑”,碑文用隶书,共有12行,满行36字。碑文并没有满布碑石,甚至给后来者留下很大空间,碑文末有一行隶书小字“宣统三年(1911)库伦使者三多观并建亭护之”。文末年号楷书“大唐开元廿年岁次壬申七月辛丑朔七日丁未建”,其中“七”字或已模糊不清。碑边线刻蔓枝花纹。

阙特勤是毗伽可汗的弟弟,他去世后,应毗伽可汗的请求,唐玄宗派出唐朝工匠建造墓地、祠堂,雕刻了阙特勤像,并亲自撰写碑文。《新唐书·突厥传》记载了这件事:

使金吾将军张去逸、都官郎中吕向奉玺诏吊祭。帝为刻辞于碑,仍立庙像,四垣图战阵状,诏高手工六人往,绘写精肖,其国以为未尝有。

《阙特勤碑》的鲁尼文部分也有记录:中国可汗给我派来自己的宫廷画师。我嘱咐他们迅速地建好专祠。我命令他们在里外墙上饰以雕琢,竖立石碑。

阙特勤死后,毗伽可汗亲自为他的弟弟撰写了鲁尼文的碑文。所以在碑文中才有“我嘱咐他们”“我命令他们”的词句。鲁尼文的碑文写满了碑的左右及后面,在侧面倒角处也写有碑文。

突厥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像阙特勤这样的英雄,突厥人注意他所经历的每次战斗,带有文学色彩地详尽描述一些细节:

他用箭射死一人,并追杀两人。当他进击时,折断了拔野古儿白马的大腿。

阙特勤在那次战役时三十岁。他骑英雄ŠalcÏ的白马冲击。他连续刺杀二人,我们杀死、征服了葛逻禄。

碑文不厌其烦地描述突厥英雄在战斗中的英勇,甚至多次提到他所骑骏马的颜色、名字。当然,英雄的勇敢是与生俱来的,并引以为豪。

唐玄宗御撰碑文并派大臣、工匠,在碑文中深情地写道:

可汗,犹朕之子也。父子之义,既在敦崇,兄弟之亲,得无边类,俱为子爱,再感深情,是用故制作丰碑,发挥遐徼,使之千古之下,休光日新。

认为他们会“以亲我有唐也”。

可是,毗伽可汗的碑文对唐人友谊却警惕地说:

虽然我们与唐朝建立了关系,他们慷慨地给了我们这么多金、银、粮食、丝绸,唐人的话语甜蜜,宝物华丽。他们用甜蜜的话语、华丽的宝物诱惑,使得远处的人民靠近他们。

《阙特勤碑》汉字碑文

《阙特勤碑》的鲁尼文碑文

他们心怀恶意,不让真正英明的人、真正勇敢的人有所作为。

鲁尼文也是阙特勤的侄子药利特勤写的,据他说,书写碑文及墙上的全部文字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唐朝工匠镌刻了汉文、鲁尼文的碑文,但是他们却始终不明白突厥人对唐人憎恶,虽然突厥人是明白表露,并由唐人亲自镌刻于碑上。

《阙特勤碑》深受晚清民国文人重视,日前,在读一本书法书时,看到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曾经给清宗室盛昱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及《阙特勤碑》拓制拓本的艰辛:

《阙特勤碑》距古和林尚五六百里,地名哲里梦。碑已倾覆于地,集蒙人扶起之,大费厥事,喜碑文尚少损坏。距乌里雅苏台二千余里,派人足三阅月始归来。惟天寒风劲,纸墨俱不合式,拓得数本,尚有不真者,检较真者一本奉寄清斋,以供珍赏,可谓不负委任矣。

我们并不知道唐朝工匠在营建阙特勤墓时的参与程度,但从来人身份分析,主要是突厥稀缺的精于绘画、雕刻的工匠。墓葬的整个布局可能是按照突厥人的传统来安排。

阙特勤卒于731年2月27日,阙特勤碑于732年8月1日竖立,祠堂在733年底才竣工。1957年,捷克考古学家主持了蒙古—捷克联合考古队对阙特勤墓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虽然这项工作未能圆满完成,但仍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入口处到祠堂有一条道路,道路两旁有石像。至发掘时,保存下来的石像共有四个,三男一女。往后是一座庭院建筑,墙壁上有壁画,台基上共有十六根立柱,支撑着大殿。大殿内发现阙特勤和夫人坐像残断,显然是唐人工匠的作品。祠堂的西侧有一块巨型花岗岩。现在这块花岗岩石呈长方形,长220、217厘米,宽177、173厘米,中间凸起,有一空洞,直径约有68厘米。这块巨型石块,可能是祭坛,原来应该是方形,后被破坏,残块垒放在旁边。

阙特勤碑正面汉文部分拓片

阙特勤碑背面突厥文部分拓片

方形巨石
方形巨石中央的洞可真大
胡鸿钻进去空间还很富余

整个墓地由建筑群组成,阙特勤碑占据墓地中央。墓地坐西向东,东边入口处,最前面竖立着两个雕刻粗糙的石人,接着向东有两个石羊,再向东有两排列石,每排有十余块。向后中央有一排列石,或许就是文献中所谓的“杀人石”,据统计有169块。过去日本学者林俊雄说原本有上千个以上,现在仅存这些。每个石块之间约有3米,很明显有出入,原有上千块的推测可能有问题,是否被人搬动过,现在也无从查证。

看完《阙特勤碑》,已经是13点22分了,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彩,太阳火辣辣地照在身上,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