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毗伽可汗墓地的杀人石

〔二十一〕毗伽可汗墓地的杀人石

毗伽可汗墓地距阙特勤墓向南约600米的地方,北纬47°33′444″,东经102°50′197″,海拔1382米。

雅德林采夫在1889年首先发现,次年芬兰的盖克尔(H.Heirel)考察队,闻讯而来,接着俄国拉德洛夫考察队详细地调查了毗伽可汗墓地,当然也有阙特勤墓。在以后的岁月里,许多学者都曾慕名进行实地调查。最近一次是土耳其—蒙古国的联合发掘,从1999年至2002年,前后共进行了四年之久。

和阙特勤墓地一样,毗伽可汗墓地同样也被绿色的铁围栏圈起来了。墓地中心有一块方形花岗岩巨石。巨石高出地面,长244厘米,宽240厘米,大体相当,中央有一个直径86厘米的圆孔。应该和阙特勤墓的巨石一样,高在100厘米以上,中央有圆洞贯穿,当然,也是祭坛之类。

土耳其人的发掘先是沿巨石向东的中轴线挖了8米宽的一条探沟,寻找墓葬,未见。后来在巨石北侧找到了所谓的“毗伽可汗宝藏”,1800多件金银器被埋藏在这里。“宝藏”被放置在一个由石板组成的石椁中,距地面约150厘米。在保护仓库中,我们曾逐一测量了这些石板,石板共有八块,其中一块断为两截,应是同一块,长度在200厘米以上的有五块,高多在140厘米,两块稍小的石板长只有150、176厘米,高114、117厘米。薄厚不一,最厚的16厘米,最薄的才9厘米。石板上的主体花纹有团花和朱雀,边饰是唐代石刻中常见的缠枝花。有人推测这个石椁是突厥可敦的墓葬。

按照原来的布局,花岗岩祭坛的正前方,置放毗伽可汗碑。石人、石马、石羊,分两排摆放在墓葬前面,现在这些都转移到文物保护仓库,原有的格局已不得见。再向东则是一排向东的石块,靠近毗伽可汗墓地的石块埋在地下,看不见大小,露头的地方与地面平齐,可见宽度有二三十厘米,应该是石块的顶部。尔冬强为了能照到石块的位置,要求每人站在石块旁作为坐标,队伍一字排开,人明显不够用。

刚开始,石块的距离为两米左右一个,公路东侧有30个。随着石块的延伸,它们之间的距离也愈来愈远,走上几十米才看见一个,在公路西面数到第26个时,被人催促上车。汽车沿着石块继续向前,又有48个,越过一个山梁,开下去是一片绿油油的慢坡,钢巴说这是最后一块杀人石了,全长共3100米,大家都记下了这个数字。终点在北纬47°33′744″,东经102°52′646″处,海拔1413米。中间落差有31米。敖其尔说,石块旁边曾发现埋葬有儿童。

突厥人嗜杀并以此为荣,最后的结果,是要在死后统计平生所杀敌人的数量,将杀敌人数用一种形式固定在墓葬前面。《周书·突厥传》记录突厥人风俗时专门提到这一点,“葬讫,于墓所立石建标,其石多少,依平生所杀人数”。《北史·突厥传》也说,杀一人,则立一石,有至千百者。这种以杀人数量在墓前标志的做法,使人们很容易地与突厥墓前纵列的石块联系起来,石块多少则依平生杀人数量。

毗伽可汗墓石椁
石椁上雕刻有团花
虽然有些粗糙
造型似出自中原工匠
有人推测是可敦墓葬

花岗岩巨石
毗伽可汗墓地中央的花岗岩巨石可能用于墓前祭祀

杀一人立一石
钢巴说这是毗伽可汗墓的最后一块杀人石

突厥人杀戮的对象似乎有特定目标,地位愈高,产生的荣耀愈大,他们会津津乐道。突厥语中杀人石被称作“Balbal”,敌营中的勇士被杀,才能被立作杀人石,杀死普通人并不能作杀人石。《毗伽可汗碑》称:毗伽可汗“我斩其勇士当作杀人石”。并说“为纪念我父可汗,首先把边兹(baz)可汗立作杀人石(balbal)”。黠戛可汗,唐朝的郭(Qugh)将军,都被毗伽可汗立为杀人石。杀人石并不只是自己的杀敌纪录,也可将自己所杀之敌制造成杀人石,贡献给特定对象。

可汗墓前杀人石
比起长长排列的杀人石
我们明显不够用
〔尔冬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