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雨中胡须墓与彩虹照
〔四十二〕雨中胡须墓与彩虹照
今天要看的地方距离有点远,17点过一点继续前行。途中经过许多石圈墓,最值得注意的是,石垣四角上各立一块大石,是这几天没有见过的新类型。忙着赶路,经过这类墓时,我们并未作停留,哪怕是短暂的驻足也没有。
18点30分,来到陶松钦格勒县城。县城海拔降到了1792米,四面环山。人很少。我们要补给给养,买一些面包、羊肉和水。县城只有一条土街道,很宽,临街房上贴着各色瓷砖。趁司机买东西的空当,我们也闲逛商店,东西很少,当地人买的主要是食品,如大饼之类。街上有几个24小时便利店,因东西不全,车又开到了街的另一头。
快19点钟,太阳还高挂半空,很热,有点像我们秋天的三四点钟。一辆停在路边的吉普车,一下子拥上很多人,有七八个之多,直到塞不下为止。钢巴说,钦格勒,就是牧民娱乐的地方,草原上的所谓城市都与此有关。
20点35分,到达特勒门县(Telmen Sum)境内乌古木尔(Ogoomor)胡须墓。北纬48°34′522″,东经97°28′956″,海拔1825米。
墓葬的形制很特别,中央是一个圆形石堆,石堆直径为35.5米,高1.5—3.2米。石堆中央凹下,像一口锅一样。外有两圈石垣包围,里圈为单石石块构成,距石堆有13.7米,外圈石垣较厚,有3.5米,距里圈有8米。向东的石垣并未封闭,有四条弧形石堆,一直通向中央石堆。所谓胡须墓,当由此而来。
有人说,这样的布局与游牧人祭祀太阳有关,是青铜时代的产物。
石堆北侧有一敖包,上面有铁丝、马、牛、羊的头骨,还悬挂着各色布条,敖其尔指着一处有草的地方说,这是鹰栖息的地方。
石堆一侧现在牧民用作羊圈,大约是放牧时临时圈羊,距离居住地有很长一段距离。
正在胡须墓测量时,天空顿时乌云密布,在紧张地聚集,慢慢压过。开始,雨点很大,零星落下,随着密度加大,石头上的雨滴渐渐连成一片。等我们四散跑入车中时,如注的大雨已将整个草原变成一片水幕,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尔冬强肩扛三脚架,并未随众人进入车中,而是构思一幅奇妙的彩虹画面。东面草原上,两条彩虹横贯大地,彩虹中央远山如黛,白云翻动。瞬间,西边日出,透过云缝射出光芒,将两车投出长长的阴影。尔冬强在两车之间,光线正好从后面射过,构成画面的前景。在固定的画面中,摄影家本人显然是位不速之客,他挤进画面中也被收入其中。两车及中间摄影者的阴影作前景,中景是荒原,上天空挂着七色彩虹,远景是远山、白云组成的画面。构图非常有气势,即使在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画面也要聚集在有限空间里,才会有感染力。他近乎完美地展现了荒原上的长虹瞬间,这样的画面构建能力,不仅仅需要眼睛。很早以前,一位著名摄影家曾告诉我:摄影是一门想象的艺术,你能想到什么,就会拍到什么。

陶松钦格勒县城
很小的县城
全城只有一条街道还是土路
几乎没有什么人
我们在此补充了给养

乌古木尔胡须墓上的大石堆

墓上敖包
敖包,悬挂着各色布条
散落着铁丝、马、牛、羊、头骨等

胡须墓(3号)平面图
〔刘文锁绘〕
我在车里,看见尔冬强这一幕,马上冒雨下车,仿此构图拍摄一张。可惜,两车之间的阴影,已被一位女队友探身遮挡,没有预想的效果。

在雨中
大雨中仓皇逃窜的我
被适时记录下来
〔罗新摄〕

摄影者与彩虹
原野上空的彩虹
〔尔冬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