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石块羊肉
〔十八〕石块羊肉
今天回到驻地宾馆,已经20点。
晚饭,除了有土豆、胡萝卜和米饭外,还有正宗的蒙古石块羊肉,蒙语称hor hog。说实在的,自从来到蒙古,就没有吃到过像样的羊肉。这里的羊肉除了有羊肉本身特有的腥膻外,并没有羊肉独特的香味。我想主要是加工方法所致,不过因为是田野考察,对以肉为食的我们来说,有肉已经相当不错了,聊胜于无,对吃羊肉并不抱有太大奢望。
今天的羊肉却出乎这种预设之外,大块的羊肉烧得非常烂熟,香醇甘美,味道确实不错,我饭后便上前去讨教具体做法。
制作石块肉的容器,就是后来在太白湖桥看见司机们用来抬水的金属罐。这种金属罐,约有半米高,直径六七十厘米,器盖连在罐体上,另一端有一金属扣,扣在罐体上,两者相扣便严丝合缝。罐体上腹部有两个把手,提起来非常方便。这种铝合金罐,是俄国人制造的,原本并不是饮具,蒙古人在野外时便用它来盛水,现在又用来烧肉。

蒙古厨师用来做
让人垂涎的石块羊肉
就是用这样的俄制金属罐
石块羊肉首先要选石块,河中的鹅卵石,质地细密,表面光滑,大小适中,拳头大小,最主要的是高温下不会碎裂,用完后清水冲洗,以备下次再用。先将羊肉放入罐底,再将在火里烧红的鹅卵石压在羊肉上。烧石之上又铺一层羊肉,肉上又加烧石。这样三四层之后,放盐,添进各种调料。最上面一层将土豆、胡萝卜块和洋葱放上,最后加一点水,加热水还是冷水,当时忘了问,但水量要少一点,然后迅速将盖扣合密封。以保证烧石遇水后蒸气不流失。密不透气的金属罐里,羊肉在烧石中久焖,几小时过后罐中的羊肉便已烂矣。由于此种制法费时颇久,并不适合旅行途中烹制。
开启金属罐时,要特别注意,不能马上打开,要一点点放气,罐中压力很大,如果一下放掉,罐中食物会爆冲上天。当蒸气完全放完,方可开盖,同高压锅的原理一样。启盖后,一一拿出最后放进去的土豆、胡萝卜、洋葱等,将羊肉混合在一起,就可食用了。
这种石块羊肉的制作办法,其实非常古老,大约是人类最古老的烹饪方法。远古人类最初并无容器,要想吃熟食,只好利用动物的胃或皮毛,将肉放入后,把烧红的石块一同放入,口部紧缩,经过焖煮,肉就会熟了。河中鹅卵石,可以多次作烧石,其他石料并不适用,烧后掉渣,影响食用。再后来,有了陶器之后,亦可如法炮制。在游牧民族中,这种古老制法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