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精评
那一刻,触动了我的心灵
李家宸
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能闭眼走路。
开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跟妈妈一起睡。当时我还小,胆子也小,从来不敢自己出去玩,所以对屋外的世界无比陌生。
交代清楚背景,为下文主题内容做铺垫。
那天半夜,我叫妈妈,告诉妈妈我要去上厕所。还没等妈妈回应,我就迷迷糊糊地下了床。我推开家门,七拐八拐,走着走着,蒙眬的双眼渐渐合上了,我的思绪进入了梦境。正当我沉迷之时,突然感觉浑身无比冰冷,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一阵狂风裹挟着冰雪,把我的衣服撕扯开,我的每一寸肌肤好像都暴露在外。
写自己双眼、身体、肌肤的具体感受,使读者有代入感。
我打了一个冷战,猛然睁开双眼,只见四周一片漆黑,一排排路灯忽明忽暗,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我迷茫地看着四周,丝毫不觉得害怕,只是执意要找到回家的路。左拐,右拐……终于,我发现一片漆黑中唯有我家的窗口是温暖明亮的。不知怎的,我到了家。
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推动情节发展。
回想起这一段经历,我不由得感叹人类的奇妙:从家到外面,从外面再回到家,我是如何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走下一级级的台阶,又是如何没有摔跤就找到了家门?靠嗅觉,闻到家的气息?靠触觉,感知到家的温暖?还是靠听觉,那若有若无的渺远的母亲的呼唤?人类是大自然的宠儿,造化让人拥有了智慧的大脑、强健的体魄,还让人拥有了极强的记忆能力。
一段巧妙的猜测,将文章主题引向深入。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许我便是百姓。我不知道为何自己能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闭眼走路,也许这便是大自然的奥秘,是冥冥之中流淌在血液里的神秘基因,穷尽一生也难以寻出答案。
结尾引用古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引发读者无限遐思。
妙招关注
作者抓住自己小时候半夜迷迷糊糊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写出了“那一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小见大,内涵丰富。作者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描写细腻,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文章先叙事描写,再抒情议论,因事说理,主题深刻。文章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脉络清晰。
我学会了节制
张伟成
那天放学回家,低下头换拖鞋时,我看见鱼缸里有一条鱼沉缸了。它身子竖了起来,头朝上,尾巴耷拉在缸底,眼睛发白,身体随着水波一会儿浮上去,一会儿沉下来。我拿起渔网伸到水里碰碰它那弱小的身子,它一激灵动了起来,可是显得很无力,动作缓慢,不一会儿又沉了底。它的鳞乱糟糟的,腮也不怎么翕动,身子歪倒在鱼缸底部,腹鳍烂掉了。我这时才明白,它快死了。
倒叙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昨天,它灵活的小脑袋上眼睛发亮,身上是橘红的鱼鳞,鳍一摇一摆的,身后的尾鳍像波浪一样左右摇晃,小小的身子穿梭在水草间,轻盈洒脱,活灵活现。鱼儿们聚在一起,焦急地看着我,时不时张开嘴巴往上蹿。我知道它们饿了,就拿起鱼食瓶,拧开盖子,拿勺子盛了一些,把手举高。鱼儿们兴奋极了,拍打着水面,溅起水花。我往鱼缸里倒了一些鱼食,鱼儿们摇着身体,展开尾巴,穿梭着争抢一粒粒的鱼食。看它们那样抢,我往旁边的水面又倒了一些鱼食。鱼儿们发现了,迅速冲了过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它们相互撞击着,身体绞在一起,像在狂欢一样。不一会儿,鱼食就全消失了,鱼缸里又恢复了平静。那些鱼儿在水里缓缓地游动,身体蠕动着,肚子略有些鼓;胸鳍疯狂地摇,好像怕自己沉下去;尾鳍缓缓地拨动,显得悠闲自在……
对鱼儿的描写细致传神。
而现在,有一条小鱼死了,其他的小鱼也都病恹恹的,离死鱼远远的,惊恐地睁着眼睛,大口大口地张嘴喷着水。
写小鱼吃撑的后果,与上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深思。
我弯下腰,蹲下身,细看着死去的小鱼。这时我才发现,我喂了一大勺鱼食,倒进鱼缸时,吃得最欢的就是这条小鱼。
揭示悬念,照应开头。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个节制,有个度:水满了会泛滥成灾,太阳太毒会晒死庄稼……
结尾议论精辟,引申得当。
妙招关注
这篇文章选材新颖,选取生活中一件小事,揭示“物极必反”的深刻哲理,写作角度很独特。文中对小鱼吃食前的活泼灵动和吃多后痛苦惨死的情状分别做了细致描写,对比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题,作者的状物能力不俗。文章采用倒叙的叙事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增添了行文的波澜。结尾深化主题,令人深思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