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导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事件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把一个细节比作一枚树叶,你只看到树叶的颜色和形状是不够的,还要看到树叶的筋脉,并且要看清筋脉是怎样曲折延伸的。写作时,如果抓住细节,笔下的文字自然会变得透彻、清晰、生动起来,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能真挚感人,富有文采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呢?
一、要力求真实
真实的细节是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细节描写一旦失真,文章也就失去了感染力。所以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实际,不能凭空想象。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真实的细节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很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往往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细节描写。而真实的细节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能捕捉得到,才能对生活有着真切的感受。晨光中一滴晶莹的露珠,秋风里一片飘零的落叶,母亲的一次凝望,老师的一个微笑……都会触动你。抓住这些细节,写景就能如临其境,写人就能如见其人。
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中,对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时的细节描写:“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些描写可能会令人觉得害怕,但是写出了作者当时那种真切的感觉,让人难忘。
二、要有典型性
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写文章要抓住典型细节。
典型化的细节,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表现作品的主题。一说到人物的细节描写要典型,就想到许多同学描写外貌时的千篇一律。描写男人都是“英气勃勃的面容,魁梧的身材”,描写女性都是“水汪汪的大眼睛,柳叶眉”,描写孩子都是“天真的笑脸,红扑扑的脸蛋”,这样公式化的描写没有抓住典型,是无法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写到: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这段话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在自己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想的是帮助儿子早日摆脱病魔阴影,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惊喜异常,表现了对儿子无私的关爱,凸显了文章主题。这就是细节的精彩,这就是典型的魅力。
典型化的细节,有助于描绘出典型环境。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有对自然景物精彩的细节描写,而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主旨,是记叙类文章中景物描写极为精彩的范例。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实际上就是“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普通民居里的小园子,而作者却抓住百草园中的细节特征尽情描摹,有形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有趣,把它描绘成了一幅色彩缤纷、趣味无穷的美好图画。
写一件事,也要抓住典型来写。要写出典型事件中的典型情节、典型场面中的典型细节,要抓住精彩的片段、抓住特写的造型来尽情描摹。例如《台阶》一文中,为了表现父亲的勤劳能干,就选取了父亲洗脚、踩黄泥等细节描写,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所以,在作文中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描摹出典型的细节,可以使文章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枯燥走向生动,使文章亮丽起来。
三、要精雕细刻,力求生动简洁
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只有“细”,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人物的神韵。这种片段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出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很大,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吸引读者的目光。所以,在细节描写中,要精心锤炼词语。如《卖油翁》中写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