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精评
十年后的我
付志坤
十年后的一天清晨,我——一名内科医生,走在阴霾中,走向我所任职的医院。
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我环顾四周,已是暮春,可这个城市却还是一片萧条的景象:树木干枯,土地裸露,空中浮着一片片烟雾,呛得人睁不开眼。马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行人。他们一个个低头耷拉脑,面色灰黄,不住地咳嗽着。穿城而过的小河里淌着污浊的臭水,泛着白沫,水面上漂着死鱼和垃圾袋。
描写十年后的城市环境,触目惊心,引起读者警醒。
我来到医院,还不到开诊的时间,可走廊里已经挤满了人。他们有的躺在长椅上呻吟,有的剧烈地咳嗽,还有的闭着眼仰坐着。患者们一见我来了,都聚到门口,围得密不透风,你推我搡地往里挤。
此段写“我”到医院后的见闻和感受,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情势的紧急。
我叫了第一个号。进来的是一位老大娘,六十多岁,手里拿着昨天拍的CT片子。她踉踉跄跄地走进来,坐到椅子上,痛苦地喘着气,脸憋得通红,手拍着胸口,额头冒着虚汗。我一看她的肺片,发现肺上面全是阴影。十年来,城市环境持续恶化,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工地扬尘等直接排放,使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很多患者都得的是肺病,我这个内科医生忙得不可开交。
在面的基础上,又描写一位患者的样子,使文章内容具体,真实可感。交代社会背景,点明文章主题。
我忙了一上午,诊断了上百名病人。中午快下班了,我一抬头,见门外还有黑压压一群患者等我诊断呢。我想:如果人类不注重保护环境,光靠我们医生也救不了全人类啊!
结尾叩问人心。
妙招关注
本文构思新颖,主题鲜明。开篇直接进入十年后的情境,以触目惊心的画面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具有代入感,使读者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文中描写细腻生动,能够传情达意。再通过“我”心之所想,揭示主题,可谓水到渠成。
十年后的我
刘喆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题记
以题记开头,暗示文章主旨。
现在,我是一名懵懂的初一学生,而十年后,经历十年寒窗苦读和生活磨砺,我将是一名强者。
此段总起全文,奠定全文昂扬豪迈的感情基调。
十年后,我是一把刀。十年后,我二十三岁,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我刚刚走出高校进入社会,对一切都很陌生。我要求职,可能会处处碰壁,可我毫不气馁。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令我心力交瘁,可我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我频频遭受打击,可我从不消沉,失败了,没关系,“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就是成功”,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大不了从头再来,自己的路自己走!我觉得自己像是一把刀,能砍断前路上的荆棘。“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以“刀”自喻,表达面对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勇气。
十年后,我是一块石。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要有当主角的准备,但有时候,不一定你就能当主角。一出戏既要有明星大腕,也要有幕后英雄;这个社会既需要伟人,也需要凡人。十年后,我走上工作岗位,不会争名逐利,也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会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甘为人梯,默默奉献。我愿做社会主义大厦的一块砖瓦,愿意做社会主义大道的一块铺路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段以“石”自喻,为自己十年后的人生定义,走出以往想象作文写自己成名发家的窠臼,格调高雅。
十年后,我是一盏灯。这个社会不可能哪里都是阳光灿烂,肯定会有阳光眷顾不到的角落。小的时候我没有收入,做不了慈善;十年后,我有了自己的收入,我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贫困学子、孤寡老人和孤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即使我是一棵小草,我也要染绿一方大地;即使我是一朵花,我也要芳香一缕微风;即使我是一盏灯,我也要照亮一角夜空。
此段以“灯”自喻,表现自己十年后的博爱胸襟和济世情怀。
十年后的我,真棒!现在的我,加油!
结尾简洁有力,深化主题。
妙招关注
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给读者鲜明直观、耳目一新的感觉。主体部分以“十年后,我是一把刀”“十年后,我是一块石”“十年后,我是一盏灯”三个分句统领,表现了作者三观端正,志存高远。文中巧妙地引用诗文、歌词,辅以恰当的比喻,给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作者的想象没有天马行空,而是紧扣主题,这样带有指向性的想象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