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精评
皇帝的心事
——续写《皇帝的新装》
张勤
话说那位爱穿新装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赤身裸体地满京城游行。听到路边的人群里议论纷纷,皇帝心里十分不安,他隐隐地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可他不停地告诫自己,自己是一国之君,九五之尊,千万不能在全国亿万百姓面前丢了脸。于是他强作镇定,扭着腰,摆着胯,做着各种造型,展示着自己的新装。
此段与原文无缝衔接,生动描写皇帝的心理活动,巧妙扣题:“皇帝的心事”。
游行大典终于结束了!皇帝满头虚汗,面无血色,一头扎进皇宫里,紧闭宫门,再也不敢出来。他浑身颤抖——既是气的,又是冻的。紧接着,他不得不考虑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该不该缉拿两个骗子?缉拿吧,等于承认自己刚才游行时什么也没穿,自己颜面扫地,还有可能被百姓拉下神坛,落得个国破家亡;不缉拿骗子吧,眼看他们侵吞自己的黄金、白银,在外面快活,害得自己如此狼狈,实在是不甘心。
此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皇帝虚伪、愚蠢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写他决定将错就错做铺垫。
这时候,伴驾的老大臣看出了皇帝的心事,他给其他随从使了一个眼色,那些随从全都退了出去。老大臣故意高声说:“陛下今天的游行大典非常成功,百姓交口称赞。但又几名百姓嫉妒您的新衣,造谣生事,我已将其处决。”
对老大臣的形象塑造很成功,表现老大臣圆滑世故的个性特点,与原文人物性格相符。
“那两个织工在哪里?”皇帝咬咬牙,气愤地问。老大臣清了清嗓子,凑近皇帝,对皇帝努努嘴说:“陛下,两位织工织衣有功,理应加官进爵、重金赏赐才能服众啊!”他把“服众”两个字说得很重。
此段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情势的微妙变化,人物语言大有玄机。
皇帝看了看老大臣,脸色白一阵红一阵,最终会意地笑了笑,长舒了一口气,心事终于解除了。
自然收束全文,令人回味无穷。
妙招关注
这篇文章一反一般续写文讲述纷繁情节的常规写法,而是集中描写皇帝游行结束在宫里的心理变化,线索明晰,人物描写生动传神。作者将矛盾冲突集中,借助描写老大臣的言行,侧面衬托出皇帝利欲熏心、阴险狡诈的性格特点。初一学生普遍会记叙,不会描写。像本文这种“以描代叙”的写法值得推广学习。
说不说
——续写《皇帝的新装》
刘佳琪
皇帝的游行大典正在隆重举行。皇帝趾高气扬地走在队伍的前面,他的身后侍卫官拖着一条并不存在的裙摆。百姓们都议论纷纷。有的说:“皇帝的新装怎么怪怪的?”有的说:“那边有个孩子说皇帝身上什么也没有。真是胡说八道!”人群骚动起来了,可谁也不敢大声说话。
开篇描写原文的场景,快速进入情境。写人们的集体噤声,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我是一名市民,就站在人群里,看皇帝从眼前经过。我揉了揉眼睛,晃了晃头,分明看到皇帝裸露的胸脯和大腿——他确实什么也没有穿啊!难道我是愚蠢的人?难道我是不称职的人?据说只有愚蠢和不称职的人才看不见新装。
从“市民”的视角客观看待这个事件,角度独特。
这时,人群里又议论开了。有的人说:“那个孩子说的是对的吧!”旁边赶紧有人推他一把:“你不怕掉脑袋啊?你看,皇帝的衣服多么华丽!金色能够彰显皇家气派!”旁边又有人说:“什么金色?刚才主持典礼的官员不是说皇帝的新装是大红色的吗?”之前说新装是金色的人赶紧一吐舌头,一缩脖子:“对,对,皇帝的新装红得像火,代表我们国家红红火火!”其他人也都随声附和。
此段描写市民众生相,突出了文章主题:直言不易。
听到这里,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现在这个社会,人们要么言不由衷,要么人云亦云,就是没有人敢说真话。有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祸,那就是真话,于是人们就只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他骗你,我骗他,所以我们才离真相越来越远。说真话有那么难吗?我是一个做苦工的平民,说不上称不称职,也不怕别人说我愚蠢,我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表明“无私者无畏”。
于是,我拨开人群,大声说:“那个孩子说得对,皇帝什么也没穿,他被骗了!”
结尾不做议论,简洁有力。
妙招关注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法,展示人们面对谎言的不同态度:有的人顾虑重重,有的人勇于直言。作为续写,文章没有沿袭原文的思路,而是另辟蹊径,创新表达,通过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鲜明地凸显主题。文章先叙事描写,再议论抒情,引发读者对社会生活的反思和情感共鸣,很有现实意义。好的续写文就是应该有独特的立意构思,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原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