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放送

好文放送

您的名字我永远记得

马振东

敬爱的鲁迅先生:

您好!

尽管您在新中国成立前便与世长辞了,但您的名字,您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以及您高尚的品德,永远留在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包括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也冒昧地向您表达我对您的敬意。

您的名字初次印在我的心中,是上小学的时候。说起来可笑,那一次语文考试,我因为写不出您的大名而被老师惩罚抄写了三十遍。当面对满纸的“鲁迅”、揉着酸痛的手臂的时候,我再也忘不了您的名字了。

我真正认识您,是从今年上初中学到您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的。课文中有您的一张照片,您的轮廓才这样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一张消瘦的脸,没有笑容,凝重而严峻。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一”字,目光犀利,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人的骨子里去。在文章里,您写百草园欢乐的童稚生活,写书屋的枯燥生活,写得那么传神。在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关于您的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我痴痴地听着,心里默默念叨着:“鲁迅,鲁迅……”

此后,我特别留心您的作品、生平事迹。在您的小说集《呐喊》中,我看到了您对封建恶习的无限憎恨,您痛斥“吃人的礼教”,又追忆幼时鲁镇的淳朴与美丽。您将“九斤老太”这一封建时代的愚民写得可笑,将被科举制度折磨至死的孔乙己写得凄凉……我仿佛看见您挥动着手臂,站在千百万人民的前面呐喊,在呼唤对封建思想抵抗的革命精神。您大喊:“救救孩子,救救孩子……”您的话铿锵有力地击打在人们的心上,唤醒了大众的觉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您自己的真实写照。您是用笔作武器的战士,是最顽强的战士,永远是人民的战士。您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还翻译了一部著作。可以说,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耗尽了最后一滴血。我忘不了您的名字了,不是因为童年时机械的抄写,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怀念。

当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您的故居时,我在这里写这样的一封信给您,由衷地对您说:“您的名字我永远记得!”

愿您安息!

一个崇拜您的学生

1月11日

妙招关注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把他作为写作对象,切中题目要求。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童年对鲁迅的不了解,记住的原因是老师罚抄写。在此基础上,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中学从认识鲁迅到敬仰鲁迅的过程,写得真实、有力,感人肺腑。

欧弟——我的榜样

马振邦

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湖南台的《天天向上》,因为里面有我最喜欢的天天兄弟,这其中有一个是我心中的榜样,他就是欧弟。

没有惹人注目的明星脸,身高也不是很突出,但靠着一张天生的“喜剧人”的脸和与生俱来的“欧式幽默”,他能接过话头将尴尬局面挽回。他拿自己开玩笑搞怪,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左蹦右跳的小调皮,流露着孩子气的各种各样的模仿,带给观众重重惊喜。

别嘲笑我崇拜明星,如果你知道了关于欧弟的故事,你也会像我一样痴心做一个“藕丝”。

欧弟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爸爸没有给他留下一分钱,连坐公交车的钱都没留下。他整整走了三个小时去上课,结果迟到被老师批评。就从那天起,爸爸就一直没有回家,十五岁的人,没有钱,没有人照顾。他开始靠跟同学和老师借钱生活。他跟人家约定好还钱的时间,每次都在约定时间之前把钱还清。

就这样,他冬天去洗车,夏天发广告单,靠着自己,在冷热交替间艰难地生活了下来。

十七岁,他进入娱乐圈。他能模仿各式各样的艺人,唱歌、舞蹈、口技,样样出色,但是因为长相一般,还不太惹人注目。

这还不是欧弟最苦恼的日子,欧弟的噩梦是服完兵役以后父亲的来访。消失多年的父亲背负着巨额的高利贷又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无法接受,但是当父亲跪下来求他时,就跪碎了他所有的依靠和自以为开始的幸福。

上百万的债务一下子落在并没有积蓄的欧弟身上,如果换作一般人,也许早就垮了,可是欧弟咬牙挺了过来。他重新开始了他的摸爬滚打,他不怨天尤人,不怨恨父亲,不怨恨一切对不起他的人。他用他自己的才能活跃在台湾各大电视台的主打娱乐节目里,用他的幽默点缀别人的生活,而他自己却在海边吹着冷风,一个人悄悄地过年。

在他逃脱巨债的魔掌后,我们终于见到了一个外表开朗、幽默、多才多艺的天天兄弟——欧弟。

当从报纸上了解到欧弟成长的经历后,我开始反思我的成长。跟欧弟比起来,我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我后悔自己曾经抱怨过他们的平凡,我把自己学习落后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学习机和电子词典,跟欧弟比起来,我真的很不齿。

今后的路还很长,有欧弟这个榜样,我会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让自己少走弯路。

妙招关注

本文成功的关键是既掌握了丰富的有关偶像的材料,又把自己融进材料,让自己的心统帅这些材料,在理智的基础上体现出感情的变化。作者从偶像身上获得的人生启示在结尾抒发了出来,既渲染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又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我的偶像

刘心悦

历史上少有的奇才苏子瞻,我仰慕已久。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宋最深切的眷恋。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安逸与忧劳之间,他抛却了富贵,选择了忠心,他给历史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当我们回溯历史,翻阅那些尘封在书卷中的故事,我们才体会得到,苏轼那豪放的语言下,精卓的词句中,那颗为国为民,正直不屈的心。

久久回忆,他——豪放不羁,“乱世穿空,惊涛拍岸”,是何等的气势磅礴;柔情似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何等的令人伤心断肠;淡泊闲适,“何妨吟啸且徐行”,是何等的自在逍遥;心怀祈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引起了多少迁客骚人的共鸣。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峰。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慨循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定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黑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疏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当历史的光辉褪去,我看到那个忧国忧民的苏轼,那个才情超凡脱俗的苏轼,屹立在千古风流之中,卓绝当世,名冠古今!

妙招关注

本文语言优美,引用颇多,深谙典故,可见作者的功力之深。作为一名初一的学生,而能对苏轼了解深刻,苏轼的一生,形、神、性,其风姿从中可窥,并将自己所深蕴的钦佩与景仰之情表达出来,可见是下了一番苦功。

我的偶像

汤静

老师,你知道吗?我一直把你当作崇拜的偶像。你的一颦一笑,你的举手投足,无不牵动着我的目光,让我心里荡起一圈圈亦惊亦喜的涟漪。

下午第一节课前要唱歌,但文娱委员不知唱什么好,就犹豫了一会儿。你在窗外见我们还没有唱歌,刚要提醒我们,文娱委员就起歌道:“世上只有妈妈好……”大家就大声地唱了起来,一边还顽皮地看着你。你见了,调头就走,抿着嘴唇,像忍俊不禁似的。我想:走廊上的你一定还在偷偷地笑着吧!

老师,你为什么发笑呢?是我们唱得太难听了吗?是觉得我们这么大了不该唱这么幼稚的歌吗?还是我们的歌勾起了你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这些,我都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你今天笑得那么甜,那么不可掩饰。这笑在我的心湖,久久荡漾……笑容粲然的你,童心依旧的你,就是我心中的偶像。虽然没有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也没有山峰那样高不可攀,但你连同你的笑容,却在我心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老师,你感觉到了吗?

而今天,我又发现了你的特殊才能。下午前两节课都是数学,我们有些头昏脑涨。最后一节课是你的语文课,你瞥见大家精神不振的模样,说:“这节课就改上自习吧,大家可以做做各科的作业,不过要遵守纪律,不要交头接耳……”教室里却像一锅开水,到处叽里咕噜的,这也难怪,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嘛!

你含笑凝视着我们,目光里没有责备,只有理解,还有提醒。我们读懂了你的眼神,开始认认真真地做起了作业。而你,也没有闲着,开始和几位同学在教室的后墙上办黑板报。我悄悄地望着你,只见你挥笔写下了“荷香幽幽”几个潇洒的行书,还配上了一幅画。画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如掩口而笑的姑娘;有的已经盛开,花瓣随心所欲地绽放在空中。一片片荷叶浮在水面上,是那么自然,那么惬意。荷叶上再勾上了几笔纹路,更显得栩栩如生了。看着看着,那些荷花好像被风吹动,轻快地跳起了舞;那些绿色的荷叶就如同一叶叶扁舟,正随风驶向远方……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里,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就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停下了脚步。我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你画的不是荷花,你画的是你的学生,你画的是你自己!

老师,此前我真的没有想到,你不仅能在语文课上口若悬河,而且还是一个下笔如有神的画家。老师,你还藏着多少才华,等着我去慢慢地发现呢?

老师,你明白了吧?童心未泯的你,善解人意的你,才华横溢的你,就是小女子心中的偶像!

妙招关注

作文采用呼告的方式组织全篇,面对面抒发对老师的崇拜之情,观察入微,描写细腻,充满着青春的朝气,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一定的文字功底,才能写出如此清新活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