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导
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就好比呱呱坠地的婴儿所发出的第一声啼哭,象征着最基本的语言功底。记事不仅仅代表着记录文字,更多的是传达感情,表达心里想说的话。春天的第一片嫩绿的树叶,带来的不仅是节气的变化,还有生命力的萌芽和悸动,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因此学会记事,至关重要。
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记叙一件事,总归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只有将上述要点说清楚、讲明白,才能让人知晓你写的是什么事。但在叙述过程中,很多人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主线,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与灵动的生机。若想避免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文章灵活安排,详写细节,添枝加叶。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没有直抒胸臆和激烈的感情起伏,而是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来打动人。母亲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听着“我”的动静,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和身为子女对母亲的怀念,意味深长。
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学会细致入微就能掌握要领。人物的面部表现、眨眼次数、呼吸频率,无一不在说明此时人物的心理状态。如表现紧张,可以说心如捣鼓,手指冰凉,掌心出汗;若表现痛苦,可以说面色惨白,嘴唇干裂,眼眶发红。
二、条理清晰,叙述有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这三种各有优点与长处。顺叙,可以将事件发展过程叙述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倒叙则引发阅读兴趣,将事件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放在前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富于变化,曲折有致;而插叙则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相关故事和情节,从而达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完善结构、深化主题的效果。在文章《散步》中,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将原本很平常的事件娓娓道来,温柔而又富有诗情画意,故事脉络让人一目了然,简单大方,读来津津有味。因此,写好一篇文章,记叙顺序尤为重要。
那么,应当如何进行选择呢?此时要看同学们自己的理解与应用程度了。在考场作文中,因为时间紧张或者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干扰,大部分考生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这算是记叙顺序的一大主力。在平常练习写作时,选择叙述顺序不妨多样一些。例如要写考试失利,既可以按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也可以先将分数和结果摆在首段,设下悬念,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复习时掉以轻心、疏忽大意的细节,进行填充,那么一篇好文章便水到渠成。当然,不管哪种顺序,一定要条理清晰,叙述有序。
三、结构完整,情感真实
记事要有头有尾。在广为人知的朱自清的文章《背影》中,首尾呼应的结构十分鲜明。首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尾段“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此外,还应过渡自然。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过渡段,既清晰地总结了儿时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又为下文开启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涯埋下伏笔。
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如何能体现真实情感呢?要把握两点:一是选择真实的材料来写;二是要把所选的材料写真切。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文章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小事,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感伤不已。我们记事之时,也要记真实之事,忠于自己的切身感受,切忌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积累,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好习惯,为写作积累新鲜素材,等写作之时,味鲜味美,具体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