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精评

佳作精评

我们是一家人

刘雪儒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课业的繁重与同学间的友情似乎逐渐代替了亲情,亲情也似乎变淡了。

首段讲述自己似乎与家人感情变淡,为下文进一步展开埋下伏笔。

放学回到家里,我往往抛下书包,上饭桌匆忙吃两口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便赶忙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关上门,不再与家人交流。

那次回家,我心情很低落,大概是因为在学校与同学们发生的一些冲突,使我心烦意躁。可我起初并不愿多说些什么,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进屋了。

进了屋子,我还是很别扭,迟迟不愿拿出已堆成山的本本作业,而是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发呆。外面漆黑一片,只有点点窗户中放射出的灯光点亮这个幽沉的夜晚。

心理活动辅之以环境描写作为衬托,凸显出人物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烦躁的心理状态。

“砰砰!”清脆的敲门声响起。我喊道:“有事吗?”接着,妈妈轻轻地推开门,打开一条刚刚好身子能挤过来的缝儿,进来后,又将门带上了。

妈妈顺势坐在床边,把头探过来,小声问道:“闺女,兴致不高呀,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了吗?跟妈妈说说。”我犹豫了一下,毕竟太久没有这样和妈妈谈过心了。“我……在学校……”我不大好意思,甚至有点怕妈妈笑话我。“说吧,孩子。”“我在学校跟同学发生点冲突,怕人家以后不理我了……”妈妈似乎听得很认真,又将身子往我这边靠了靠,说:“那这件事,是谁的错?”我支支吾吾地说了事情的经过。妈妈听后拉住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这件事不能怪谁,只要你们能互相理解,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得到答案了。就像我们,也在等你一个答案。”之后,她轻轻地关上门出去了。我抬头,心里似乎轻松了许多,明白了些什么。

十分钟后,爸爸端着杯刚刚沏好的奶茶进来了,他把杯子轻轻放到桌子上,轻声说了句:“闺女,别太累了,早点睡吧!”我也轻轻回了声:“嗯。”

父母的行为动作以及语言描写,生动刻画了善解人意的家人形象,烘托出温馨静谧的家庭氛围,无一不在向读者展现父母对孩子出于理解的关爱,深化“一家人”的主题思想。

夜色更深了,可窗外的夜景更亮了,月光皎洁,星星闪烁,万家灯火通明。

自此,每次放学我总会先跟家人分享在学校的趣事,不再关门写作业。因为我的父母足够尊重我,我也理应尊重他们。

世上的情千千万万,最易辜负的是亲情,最温暖人心的也是亲情。也请永远记住,我们永远是一家人。世界上最不平凡的美,便是家里的美。

结尾的感叹让人心动,亲情是保质期最长的物品,只要我们都在。

妙招关注

这篇文章描绘的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波澜壮阔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细水长流一般的款款深情。文章的出彩之处就在于能够发现平凡事件中所拥有的亲情。妈妈对“我”的安慰是“我”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但是不善言谈的爸爸所作的举动,更是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无言与伟大。结尾点题,让文章结构完整,立意深化。适当的环境描写,也为家庭美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们是一家人

乐婉睿

前面,三个人紧紧地走在一起,脸上挂着笑,时不时地互相看着,嘴里也说着什么,可是我听不清——我离他们太远了。此时,没有人关心身后的我。

开头短短几句,制造冲突,设下悬念,为下文展开做铺垫,埋伏笔。

我没法融入他们之中,我被孤立了。我毫不乐观地想着,他们仨是一家人,关注点在弟弟身上,有说有笑。可我,不在他们的群体之中,没有人在意我,就像个陌生人一样。那我也不去追,不去打扰他们,走自己的就好了。

心理活动十分丰富,贴近生活,符合作者年龄阶段,让人融入其中。

我坐在琴边,脑中突然晃过这样一景,心中不免又暗淡下去。

偌大一间卧室,几件家具,一架古琴,琴边坐着我,却没有人陪。白色的灯光照亮着这一切。

简短的环境描写恰如其分,不仅营造了空旷的意境,同时还衬托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

我静静地呆了一会儿,便提起气来练琴。手指在琴弦上跳动着,指甲片拨动着一根根琴弦,琴弦振动着,琴声随之传来。琴声停下来了,因为一处小小的失误。“没关系,再来!”我为自己加油打气。稍作调整,平复心情之后,琴声再一次传出。又一次,琴声停了。还是一次小小的失误,却与上次发生在同一处……“没事,多练练就好了。”我一次次竭力去安慰自己,一次次重新开始,可错误就像座山一样,挡住了我前进的路。愈错愈慌,愈慌愈错,我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座山不断加高,不断加高……

情节深入展开,矛盾一触即发,因为困难触发内心脆弱的琴弦,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咣!”一次次的失败终于把我打败,两只手无力地从琴弦上滑落,心中的毅力也渐渐沉下去。环望四周,只有我一人;而仅仅是一墙之隔,爸爸妈妈都在陪着弟弟敲鼓。我也想要有人陪,我也想要有人安慰,可是没人陪我……我的眼泪从眼眶中浸出。

“怎么了?还练不练了?”这一声,把妈妈惊来了。她猛地打开门,随身带着一股怒气。“你不想练就……”我扭过头去,看着她,“你……”她看到了我——一个哭成泪人的我——好像心软了下去。“怎么了?”

“我这……这里练不下去了,你们都陪……陪弟弟,不理我。”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可到最后,无奈只能用哭来表达一切。

“好啦好啦,不哭了啊。这里练不会,那咱就多练练,你看你也不傻,多练练就会好的……还有,你也知道弟弟现在就要考试了,要抓紧练鼓,他不好好练,我们才要看着他。你认真地练琴,我们才放心你嘛……”妈妈坐在我身边,安慰着我,“我们是一家人呀!”

妈妈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情绪由怒转化为心疼,过渡自然,而“我”内心的想法终于被妈妈知晓,家人之间的关怀理解成为平复矛盾的武器。语言和神态描写生动逼真,富有生活气息。记事顺畅自然,合情合理。

我们是一家人,对呀,一家人!我心中的阴云渐渐散去,阳光从云后露出来了,我的心境豁然开朗了。眼泪干了,不再流了;翻不过去的山,也被我踩在脚下。妈妈在我身边陪着我,多好!

我远远地走在他们后面,不指望再追上他们了。突然,他们仨停下来了。

“快来,我们都把你落下了——”他们向我喊着。我心中一震,小跑着过去,和他们走在一起。“这样才对嘛,走在一起。别忘了,我们是一家人。”

呼应开头,一脉相承,文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自然,点明主旨。

妙招关注

亲情是写作的普遍题材,凡属记叙,基本以情感人,读此文章,却不禁在眼眶发涨之际会心一笑。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世间或许有不孝顺父母的儿女,却没有不疼儿女的爹娘。但是由于题材太过于普遍,导致此类文章出彩过于艰难。一般情况下,皆是“送伞”“送药”“看病”“摔跤”等,让人读来心生厌倦,难出好文,而此篇文章,却能抓住生活中看似不能很吸引人的片段,将其活灵活现表现出来,可见作者记事能力非同寻常。文章抓住弟弟练鼓有人陪,“我”练琴却无人问津,抒发内心的委屈与愤慨,认为父母偏心,不爱自己,幸好与妈妈交心,误会解开。文章开头结尾以及叙述顺序别具一格,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出色,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