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导
中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是文章的灵魂,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中心突出了,文章才能文气蓬勃,感人至深。
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中心的需要来确定。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写作时如何突出中心呢?
一、一线贯穿,表现中心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从而明确文章的中心。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可以以事件为线索。如《皇帝的新装》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莫怀戚的《散步》是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一家人的温馨。
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为线索,表现生活的艰辛和人间温情。
可以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
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郑振铎写《猫》,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晰,不蔓不枝,有效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二、详略得当,凸显中心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唆唆,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的地方要详写,要用墨如泼;同表现中心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要惜墨如金。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要详写。
记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感人的部分要写具体。《阿长与〈山海经〉》略写生活中和阿长相处的许多细节,详写阿长买《山海经》,从而突出了“我”对阿长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猫》略写了前两只猫,第三只猫的死亡引起了“我”的深深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详写。
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要详写。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
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这样有主有次,详略分明,中心才会突出出来。
三、巧用技法,强化中心
突出中心,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
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雨的四季》开篇即点题:“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2.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狼》的结尾“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突出人的智慧。《爱莲说》的结尾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批评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点明文章中心。
3.前后呼应,升华中心。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首尾呼应、结尾和标题呼应、前后呼应……前后连贯,浑然一体,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现。如《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更加突出。
4.欲扬先抑,对比突出。
情节多变,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种种令人讨厌的习惯行为,为后文写她给“我”买《山海经》蓄势铺垫,欲扬先抑的手法让人对阿长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5.铺垫渲染,深化中心。
即在未进入主要情节和矛盾高潮之前做一系列辅助工作,或重点描写某一瞬间时刻的场景、人物形象或心理等,从而突出中心。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木兰为出征紧张而周密地进行准备,烘托了木兰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