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精评
照片里的故事
徐微
闲来无事整理相册,偶然间发现了几张初一军训时的照片,回忆的闸门瞬间打开……
倒叙开头,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我们站军姿时的样子,腰背挺得笔直,小脸上是满满的认真,像个小大人一般。斑斓的迷彩服穿在我们身上略显肥大,被汗水湿了一遍又一遍。在阳光的滋润下,少年们那未经沧桑的脸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多了一丝成熟稳重。这张照片上,记录了我们初中生活的新起点。
这部分虽然是略写,但也从站姿、神态、衣着等方面对照片中的人物做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另一张照片则拍下了我们灿烂的笑脸,十几个身穿迷彩服的孩子,或挥拳加油,或伸出“剪刀手”,脸上是满满的欢乐。那是检阅顺利结束后老师给我们留下的纪念。
依然记得那一个炎热的下午,教官教我们走方队。可是仅凭大家那一点儿默契根本不足以把方队走好,要不就是排不齐、走得歪,要不就是步伐凌乱、手打不直……所以每次教官都不满意。十几遍过后,同学们的体力几乎透支,我的额头上也早已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头发几乎都湿透了。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像有一条小虫子在爬,痒痒的。我快速把手伸进头发中抹了一把,又迅速拿了出来。刺眼的阳光下,我根本睁不开眼,只能眯成一条缝,用眼睛的余光和左右的同学看齐。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在咬牙坚持。
借助“汗水”这一小小的细节描写,凸显了“我”在军训时的劳累与疲惫;同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真实而生动,让读者感同身受。
树叶随着软绵绵的风飞啊飞,翻起了蓝天白云,也翻起了同学们的斗志。只有付出行动,才会有回报。大家坚持不懈地练习,不管脚多疼、腿多酸,只要还有劲儿,就练习走方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同学们的刻苦练习下,大家的脚步终于整齐划一。顺利完成检阅后,我们激动地抱在一起,笑啊,跳啊,高兴极了!一旁的老师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瞬间,让这份幸福定格。这一刻,掺在风里的不仅是喜悦、激动,还有自豪,大家为努力的自己感到自豪。
“让幸福定格”,好美的句子!同时也暗扣了“照片”这一中心词。
回想这七天军训,同学们互相协作,互相帮助;老师们殷殷叮嘱,随时关注;教官尽心竭力,耐心指导,无不让我们印象深刻,胸中涌起阵阵暖流。这几张照片,记录了我们阳光下的新起点,也记录了我们为成功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照片里的故事,会激励我们每一个人为了梦想努力拼搏。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了照片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意义,同时点明了题旨,明确了中心。
妙招关注
作者通过照片回顾了自己初一军训时期的独特生活,运用倒叙开头,引出对下文的回忆。对第一张照片的介绍虽然简单,但是描写丝毫没有偷工减料,细节描写生动具体。第二张照片详写,不仅对人物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同时还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当时的状态与心理,这是本文的出彩之处。
照片定格了美好的记忆瞬间,从本文的叙述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甜蜜和对美好往事的留恋。借助文字来表达内心情感,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照片里的故事
白翎羽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题记
最近手机里已经被新冠肺炎刷屏,不过两天时间,中国整个南方地区全部沦陷;仅仅五天,中国几乎全部疆土蒙上疫情的阴影。
简洁介绍照片拍摄的背景。
年关将至,突然爆发的病毒席卷各地,一时闹得人心惶惶,很少人有心情在去关注这难得团圆的春节。全国人民戴上厚厚的口罩,真的有一种现实版生化危机的感觉。
点明春节这个特定的时间背景,通过概括叙述,营造出一种压抑、凝重的氛围。
武汉是最先爆发病毒的城市,疫情严重。但就是在这样危机重重、可怖且情况尚不明确的前提下,却有那么一些人,舍弃自我,奔向抗击病毒的前线。
有一张照片在网上流传甚广。照片中一位老人坐在火车餐车的一角,两鬓斑白,脸颊凹陷,面露疲惫地靠在椅子上,眼前的电脑依旧显示着武汉金银潭医院传来的实时报道。
对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精练、简洁,凸显了照片主人公虽年事已高,却忘却自我,心系人民的崇高品质。
这位老人,便是钟南山院士。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这个名字不甚了解,但是对于2003年经历过非典的人来说,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当年非典肆虐,是他当机立断接受了所有重症病人,成了大家心中神一般的存在。
那年,他67岁,奔走在抗战非典的第一线;今年,他84岁,耄耋之年,再次临危受命,与新型冠状病毒展开新一轮的战斗。
他对着摄像机说:“我的总体意见就是没什么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去武汉。”
我们听从了他的专业意见,纷纷改签车票,尽可能远离武汉。可是在我们避之不及的时候,他坐上了这列前往重灾区的动车,默默地逆行向前。84岁,在这没有硝烟的年代,原本应该舒服地躺在家里颐养天年,他却没有任何犹豫,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战”的最前线,只是说了一句:“国家需要我,那便要去。”这是真正的国士无双!钟院士赶到金银潭医院开完会,便又匆匆赶回北京参加新冠肺炎的研讨会,这样两天过去,钟院士才睡了不到9个小时,而且现在还在以这样的状态连续奋战。他不是二三十岁了,也不是五六十岁了,他已经是84岁的耄耋之年了,他早已不顾自己,忘我地投入到抗疫第一线。
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钟南山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抗疫第一线的感人精神。
在我的家族中,有将近一半的亲戚从事医护工作,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和姐姐,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照片中无数的白衣天使穿着洁白的防护服,走入一间又一间的隔离室,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襟,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流下。就连大年三十他们依旧正常上班,并且随时待命,准备加班。今年的春节没有团圆的年夜饭,只有一个又一个不停在医院奔波的身影和担心的家人。
细节描写,表现了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电影里拥有特异功能的超级英雄,但这些白衣天使,就是我们的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奉献值得!在中国,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不是十个百个,而是成千上万个,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大家筑起了一道长城。
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致敬所有的医护人员!
点题并升华文章主旨。
妙招关注
本文紧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热点选取照片,凸显了钟南山院士及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灾情第一线的崇高品质,令人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