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精评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代茂祥
初进332班,我就感觉到了暗中涌动的“杀气”。班里风云际会,高手如林,一交谈起来,那零星的话语更让我感到班中人才济济。不过如果真要说起我们班的“牛人”来,这个称号绝对非李晓莫属。
在“如云”的高手中锁定一人,引出文章的写作对象,简洁而巧妙。
刚入学那会儿,李晓正好坐在我的前面,以我外貌协会的眼光一看他真不像什么“好人”:小圆眼,小薄片嘴,小个子。而且他手脚嘴都不闲着,招猫逗狗,引来大家一个个白眼。
首先进行外貌描写,抑笔,略写。这个材料不可缺少,只有有了外在的“表”,才能深入谈“里”。
那天我正做着作业,他突然转过头来,笑着对我说:“代茂祥,请你以后叫我师叔。”我被他突如其来的这句话给吓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茫然地看了他一眼。他又一阵坏笑,说道:“我爸爸曾经教过你爸爸,是你爸爸上初中时的班主任,你爸爸可是我爸爸的得意弟子……”他解释了好长时间,说得滔滔不绝,天花乱坠,无休无止,源源不断。他这N寸不烂之舌也真是牛。虽然我没怎么听懂,但也被他给唬住了。
这个细节很好,材料微小而新奇。写出了“我”和写作对象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下文深入写两人的关系。
糊里糊涂地就认了这个师叔,我好不气恼。只好在心里暗暗较劲儿,准备在学习上演一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好戏,让他这个师叔自惭形秽。不过,很快他的行动就让我瞠目结舌了。课堂上他那频繁举起的手,配上他那过硬的知识储量,再加上一张对问题弄不会就永不停歇的嘴,一时垄断了回答问题这个超高回报的市场。下课了,他总是追在老师后面不断提问,弄得许多老师也是有些烦他。
这里由抑转扬,开始正面写李晓同学的优点。材料选得精练、准确,但由于不够新颖,所以略写为主。
临近月考,我还在决心超过他,这时他幽灵一般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看师叔我给师侄你做个榜样。”这张嘴呀!考试结束后,很多人都在议论李晓的出色表现,看来这个师叔也没白认,很可能比我强。终于,成绩单出来了,真的让我刮目相看,李晓这个名字高高在上,俯视所有人。他又一脸坏笑地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后背说:“多学着点儿,师侄。”
这段材料为详写,写了李晓同学在考试中的优异表现及张扬的性格,独具个性。
也是,冲他上课那股积极劲儿,冲他那种探索的精神,怎能不被称为我们班的“牛人”?在很多方面,他确实值得我去学习。
“牛人”,不服不行。但只是服他,不信自己也不行。以后等着瞧!
结尾短促有力,幽默风趣,有少年独有的英气。
妙招关注
这篇文章只刻画了班内的一位“牛人”,突出了主人公李晓同学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嘴贫,重点选取的材料是“师叔事件”;另一个则是好学,重点写的是其上课积极,最终勇夺魁首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作者详细描绘的。而对于其外貌、身材,以及李晓身上的其他不足则简略交代,做到了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同时材料新颖真实,妙趣横生。再加上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让文章有一种幽默的调侃味道,也让人体会到了班内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以及作者身上追求上进的英气。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殷茵
在321班,高手如云,“牛人”可谓多矣。
先来说第一位选手,这位选手创造了长居我们班学习成绩第一的奇迹。对,她就是刘苑。可是,要想入我班“牛人”排行榜,光学习好是不够的,这位“苑姐”自然还有高明之处。还记得某年某月某天,我们班排练一个情景剧,我当然选了刘苑做演员。但是,我选的其他演员堪称班内的“一级淘气分子”,很快就弄得排练现场鸡飞狗跳,场面失控。刘苑一见这种情形,脸就沉下来了,双目圆睁,对他们厉声喝道:“你们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跟小孩似的!”严肃的语气和强大的气场,虽只有这么一句话,却让淘气的人都收敛了不少。接着刘苑又以同样的语气说了几句,那些人立刻低眉顺眼地表示服气,然后乖乖地把情景剧排好了。这个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点了个赞。
第一“牛人”,学习好,同时又有出色的管理能力,让人叹服。管理细节的描写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选材精妙。
那么,第二位选手,本来是想大言不惭地把我自己写上,可无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下面的这位,还是略胜我一筹啊!
这种把自己嵌入文中的结构方式非常巧妙,既让文章衔接紧密,又有一种幽默的味道。
张笑颜,女,13岁,个子一米七……她的资料我手里都有,甚至连她喜欢什么明星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我的好友兼闺密,竟然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牛人”。这位“牛人”还没有显山露水时,我认为我的作文就够好了,当她第一次在班内读她的作文时,我才发现我就像是来自夜郎国的人。回想起那日她的作文,那华丽的辞藻,那熟练的写作手法,那气势如虹的排比,真是“sogood”。当然这位“仁兄”也是个勤奋的主儿,在我享受美好的午餐时,她愣是拿了张卷子指着上面的题让我帮她。当然,菜汤、饭渣不小心溅在卷子上这类事件也是常有的,但她不在意这些细节。你说对了,这位“牛人”也是学习好的。
第二位“牛人”的写法和第一位相类似,先概括写,再精描一个细节。文字运用纯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
我努力挣扎,争取爬上“牛人”排行榜第三把交椅,与其他几位选手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然而,当这位选手出现时,我们都纷纷让位了,人家实力太强劲。他就是赵毅。
作为一个不但和他有一年初一友谊,还附加了三年小学友谊的人,我深知,此人的嘴不是一般的“毒辣”。虽然代老师某次说过赵毅是“如江南流水般温柔的男子”,但是但凡从我们班拉出一位问“赵毅的口才”如何,其肯定是按照“一语塞二吃惊三无奈”这个程序走的,实在让人钦佩。当然最让人钦佩的,则是他干事能力强。“唰——唰——唰——”赵毅开始发卷子了,边发边口中念念有词——数着卷子的张数。身为数学课代表,数学老师一有什么事儿,准把任务交给他,而他也总是凭着出众的能力把事儿干得妥妥当当。
一种写法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第三位“牛人”在选材和写法上作者有了创新,先抑后扬,立体写人,更具神采,也更有特色。
我班“牛人”实在多——
比如那个看似拉低了我们班整体海拔的小个儿,但实则是“科学达人”的钱毅。
比如那个金句、段子频出,而且经典得一针见血,犀利得引人围观的陈成旭。
比如我们的“镰刀头羊”,笑起来脸红红的,两颗牙像兔子一样的班长陈慧颖。
……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牛人”,才创造了我们如此可爱的321班;正是因为这些“牛人”的大放异彩,才撑起了321班在学校各项评比中的优势地位。
点题并升华文章主旨。
当然了,我也不是什么甘心落后的主儿,等着吧,“牛人”榜上以后铁定有我的名字哦。
写到了“我”,突出了“我”追求上进的精神,也巧妙收束全文。
妙招关注
这篇文章选取了班内的多个“牛人”,详写三位,略写几个,以突出一个“多”字。在详写时,作者既有面上的描述,也有对典型细节的详细刻画。如对刘苑“平息失控场面”的刻画,运用了神态、语言等描写,辅以适当的议论及侧面烘托,对刘苑的能力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表现,惟妙惟肖。同样,对张笑颜同学的作文以及虚心求教,也做了详写。对于赵毅同学则是先抑后扬,叙其“嘴毒”为抑,赞其“麻利”为扬。最后略写时其他人物时,只抓住其核心特点,用一句话进行概述,精准到位。
作者之所以这样选材,是基于中心考虑的。作者想要表现的,并非某一“牛人”之优秀,而是班集整体的优势地位。故要多写几位人物,作为代表来突出班中“牛人”众多的特点。当然,这其中,定然也包括写作水平高,勤奋上进的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