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精评
对著名作家颖川先生的一次访问
何佳萍
9月27日,我们实验中学扬帆文学社师生一行六人,拜访隐居清凉寺办事处辛庄村的国家级著名作家颖川先生。
开篇简洁,交代时间、地点、采访者以及受访人,直入主题。
曲径通幽
这次采访,我比前几次都要紧张,因为在这之前粗略了解到,这位笔名为颖川的老先生在全国都有不小的影响力,在涿州他可以说是写作界的领军人物。我当时就想,这么一个大人物得多严肃,采访他,我又得多拘束啊。但是,当代老师的汽车渐渐驶入一个听不见汽车鸣笛和街市嘈杂的小胡同里时,我心情放松了不少,觉得住在这么接地气的地方,他一定不是那种不苟言笑的老人家。
由自己去采访的心情写起,由紧张到放松,未见受访人,但从所住地点判断颖川先生接地气,这加入了作者独到的见解。
还未进门,我就望见了那柿子树从墙里伸出一股绿意,任谁看了都觉得舒服。一进门,满眼的绿意充盈着我的视线。现在还未到深秋,入眼的葱绿风光还未悉数变了苍黄,累累果实挂在藤条末端。小院的意境美不可言。
描写小院的环境,柿子树和挂满果实的藤条为主人公的出现做了铺垫。
穿过一条又一条藤蔓和一扇小小的门,眼前又一亮:屋子不大,却尽是书,一排一排,多而有序。我快速地扫着那些书名,有我想看但是一直没办法读到的,也有老先生的个人作品集,还有一些应该是学生送的礼物。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让人觉得屋子虽小,却尽是精华。
总体写老先生的书斋给“我”留下的印象。
这屋子名为“燕斋”。
智慧河流
采访的前半部分几乎全部都是由颍川先生的女儿——涿州市作协主席刘剑新女士在为我们讲解,颖川先生只是坐在床沿静静地听。因为老先生已经85岁高龄,耳朵有些听不见了。可当我提出写作方面的问题后,老先生就坐不住了。我问:“您发表过那么多的文章,那么在您看来,写好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我的问题是刘剑新主席高声转述的。耄耋之年的老先生认真听着,凝神思考着,短暂的安静之后,他站了起来:“文章,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意,既不重复他人,又不重复自己,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色彩。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只有在写作时投入自己独特的感情,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本段由“我”的提问和颖川先生的回答构成,着重描写了老先生的语言和神态,并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他还告诉我,之所以将“颖川”二字作为自己的笔名,是因为“颖”字有“颖异”的意思,“川”字有“海纳百川”的寓意,他希望自己写的文章能够新颖,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能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浩然之气。
写颖川先生回答“我”的提问以及笔名的由来,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受访者的精神实质。
接受我的采访时,他边讲解边上扬着手,谈到兴奋处还来回踱着步,我甚至听出他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他的眼里闪着自信的光芒,从那眼中我更读懂了“颖川”二字。一个伟大的作家和他的作品,都会流淌成智慧的河流。
本段着重描绘老先生的动作和神态,抓住了眼睛进行细致描摹。
我观察颖川老师的书柜,里面满满的都是书,有《朝花夕拾》《哈姆雷特》《郭沫若诗集》……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内,四个大书柜。我想:大抵是因为颖川先生特别热爱书籍,才成就了他无数堪称经典的著作吧!
桃李天下
老先生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上面三个人,中间的瘦高男子便是颖川爷爷三句不离口的李先生了。“这是我一手发掘出来的人才啊!”颖川爷爷一脸自豪地感慨道。这位被颖川爷爷感叹的李春雷先生,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第一人,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就无数,荣誉无数,文章无数。若不是因为大作家颖川的一手发掘,这位李先生也许如今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所以提起这位颇有成就的弟子,颖川爷爷总是一脸自豪。
介绍颖川先生桃李满天下,着重提及李春雷先生,引入点比较巧妙。
颖川爷爷另一位多次提及的,正是他的外孙女,自小学开始,便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她曾在《青少年日记》中发表过一组日记体散文,颇受赞赏。虽然她大学选择了理科,但还是文采斐然,不减当年。偶尔有人提及,颖川爷爷亦是笑得灿烂:“这是我的外孙女!”
写颖川先生的另一面,作为长辈悉心教导下一辈,并取得成就。灿烂的笑脸就是很好的证明。
走出屋子,入眼又满是绿色。小小的院子里种满水果蔬菜和花草,各自有着自己的一方艳丽。颖川爷爷又开始介绍,说完后仍不无骄傲地说:“即使在农村,也找不到这样的院子了。”我抬眼看着头顶还泛青的柿子,不禁点头赞同。
告别颖川爷爷,走出院门,回首再望一眼翠绿安静的院子,回味那些属于一个大作家心中最喜爱的花草树木,我感慨万千。
大隐隐于市,外面是喧嚷,谁又能想到,在这里,还有这样一方天地?
搁笔时再忆燕斋,翠绿葱茏犹在眼前。桃李满天下,亦种堂前花。
既是对本小节的收束,也是对本文的收束。那抹葱茏寓意深刻。
妙招关注
这篇文章选取著名作家颍川先生作为采访对象,将颍川先生在文坛上的杰出成就与他个性上的淡泊豁达进行对比描写。文章开篇由景入手,通过描写满园绿意透出一个“隐”字,用“接地气”对老人的居住环境做了概括性的描述;在写人的时候,既写他本人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孜孜追求,也写他提携后进、桃李满园,从两方面突出颍川先生在文坛的泰斗形象;到结尾,再以“回首”“回味”收笔,回归到“大隐隐于市”的赞叹,前后呼应。全文由“曲径通幽”“智慧河流”“桃李天下”三个四字小标题贯穿全文,层层深入,思路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对魏老师的一次访问
姚迦
魏加兴老师就职于涿州市实验中学,是一名优秀的政治老师。她出生于1993年,是整个385班教师团队里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充满朝气的教师。她工作认真,基本功扎实,教学上刻苦钻研,虽然年轻却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同事们的赞赏。
简单介绍魏老师的所在学校,一系列褒扬的词语,对魏老师其人做了最初的评价。
不忘初心
“下节上政治!”不知谁说了这样一句,整个385班一下子都兴奋起来。那些迷迷糊糊、半睡不醒的同学听到这句话后像打了兴奋剂似的,一个个挺直腰板,笑脸盈盈,满面红光。他们急匆匆地拿出政治课本,在急促的铃声中迅速开始了朗读。同学们就是这样喜欢上政治课!
用同学们课前的表现从侧面表现出对政治课的期待,神态描写到位。
魏老师总是以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引起同学们联系实际、深度思考,同学们对这样的政治课非常感兴趣。你看那一双双饱含求知欲望的眼睛和一只只争先恐后举起的手就知道了。
在我们采访魏老师时,魏老师仰起头微微一笑:“我很高兴同学们喜欢政治课,这是对我精神上的一种鼓励。我更加注重把思想政治这门课和生活联系起来,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理性生活、健康生活,做一个有胸襟、有大局观的人。”
运用语言描写的同时,注重抓住细节,如“仰起头微微一笑”,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魏老师向我们回忆起她的老师。魏老师从小并没有当老师的想法,对老师这个职业也没有太多的认知。上初中时,她的班被评为“三差”班——纪律差、卫生差、成绩差。在一次班会上,老师让他们每个人都发言,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好多人都哭了,说出了一直以来别人都不知道的事情。有的人父母总是吵架,有的人家里有难言之隐……学生们把自己心里的压抑都释放出来了。她的老师也哭了,作为一个男老师,第一次让学生们看到他哭。那个老师是一个代课老师,工资也不高,自己家刚有了孩子,经济比较困难。她的老师哭着说:“要不是你们,我可能早就走了。我当老师的收入连孩子的奶粉钱都不够……”回忆到这儿,魏老师声音有些哽咽,眼睛泛红,眼里涌出了泪花:“但是他还是想教完我们这一届再走……”终于,魏老师忍不住哭了起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魏老师如此感性的一面。
写魏老师回忆自己的老师,也正是自己的老师给了她精神上的引领。叙述清楚明白,条理清晰。
魏老师说,也就是从这次开始,她开始对老师这个职业心生敬畏,并且心生向往。那次班会后,他们班的成绩直线上升。她的老师给他们的班训是:诚信恒远。这让魏老师觉得,要想学习突出,就要先学会做人做事,拥有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学有所成,这样在将来走向社会的时候,才能有所建树。所以,魏老师选择了教政治这门学科。“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我所传授的东西能被大家接受,但也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这些知识,政治这门学科更多的是对学生心理和人生的渗透,对大家在做人做事上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说话时,魏老师的手抚在桌上的政治课本上,她仰着头看着窗外,目光悠远,好像在极目眺望未来。从老师坚定的语气和热切的目光中不难看出她对教育的初心。
这一段让魏老师的形象陡然提升,“仰着头看着窗外,目光悠远,好像在极目眺望未来”这一神态,让人们对魏老师心生敬意。
爱在弦上
魏老师不像代老师那样幽默风趣,也不像李老师那样雷厉风行。她在学生眼里是一个有耐心、和蔼的老师。
与其他老师对比,突出魏老师的耐心与和蔼。
学生小丽平常成绩不错,但是在初一上学期的第二次月考时发挥失常,忍不住在教室里大哭。魏老师把她拉到办公室,揽在怀里安慰道:“这只是一次小考试,而且你考得也不是那么糟糕,你看,每道题错得都是有原因的。下节是自习课,你把试卷拿来,我给你分析分析错题……”说着,魏老师给她递了一张纸巾,让她擦眼泪。
“拉”“揽”“递”这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让魏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
学生小兆有一天心情很不好,她和朋友吵架了,找到魏老师吐露自己的心声。魏老师探着身,脸上含笑,侧耳聆听着小兆的抱怨,没有一丝不耐烦,还理性地帮她梳理前因后果。小兆进办公室的时候梨花带雨、阴云密布,出办公室的时候却云淡风轻、阳光灿烂。最后,小兆和朋友和好了。
简单介绍魏老师用自己的耐心帮助与朋友吵架的小兆同学抹平心灵的创伤。
学生小胡是政治课代表,却没有任何经验,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魏老师耐心地帮助小胡完成课代表的任务,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小胡如何做课代表。在小胡做错事或办事不力时,魏老师并没有出言斥责,而是悉心指导、温柔抚慰。
简单介绍魏老师耐心帮助并指导课代表。
在采访这些学生的时候,他们都用非常感激的语气叙述这些故事。而问到魏老师时,魏老师却略显惊讶:“他们竟然还念念不忘呢,其实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小事,不足挂齿。而且为人师表,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做的。”
魏老师用她的纤纤玉指,轻轻拨响学生的心弦,弹出和谐的心曲,奏出铿锵的旋律,使学生心房里回荡起幸福的乐章。她深谙爱的曲谱,她的一颦一蹙、一言一行,都是悦耳的音符。
写在采访过程中自己的感受,文字优美、形象。
热血青春
每次下课路过办公室门口,总能看见魏老师在伏案忙碌:有时奋笔疾书写教案,字迹娟秀;有时研究教材教法,盯着课本凝神深思,眉宇间写满庄严;有时阅读书籍,时而粲然一笑,时而掩卷深思,时而颔首会意,时而启唇轻喟;有时批改作业,总不忘给我们写一两句励志箴言……
从她的背影中,我看出执着,看出坚定。从她静默的背影中,我看出一种隐匿的豪气,深藏的激情。我好像看见一张开张如满月的强弓,好像看见一匹奋蹄欲奔绝尘的骏马,好像看见一首浓墨饱蘸即将挥就的长诗,好像看见一壶酝酿千年醇香醉人的美酒。
用排比句凸显魏老师的精神品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魏老师的敬仰之情。
她的办公桌上是一大摞花花绿绿的书,有的书有寸把厚,有的书上她批注得密密麻麻。那些书,就是她课堂上口吐莲花,就是她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醍醐灌顶,就是她写激励性评语时字字珠玑的源头活水。
作者很细心,对魏老师办公桌的描写是从侧面突出老师的好学精神。
她水杯里的水不见减少,脸上的汗水却总是增多。两尺书案,三尺讲台,就是她年轻的战场,青春意气,师者恒心,十年面壁,水滴石穿。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自荐当政治课代表,我回答说:“确定过眼神,她就是我要学习的人!”魏加兴老师,您甘愿把青春奉献给三尺讲台,我也愿意像您一样书写青春的传奇!
以抒情收束全文,既是对老师的高度赞扬,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足见老师的影响之深。
妙招关注
本文构思巧妙,由简介其人开端,又依次分别设置了三个小标题,为“不忘初心”“爱在弦上”“热血青春”,使整篇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条理清晰。作者能够引导读者慢慢走近受访者,在作者本身的情感感召下,让读者慢慢了解受访者其人,这一切又不留痕迹,毫无雕琢之嫌,这是本文的高明之处。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耐心,有爱心,师德高尚的老师形象。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足见平日积累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