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导

技法指导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说:“句子是文章的骨干。一个一个的句子必须都通顺、明白,全篇文章才能通顺、明白。一篇文章有若干不通的句子,无论如何不会是一篇好文章。”所以说,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可是,在平时作文中,有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锤炼,不断提高,使自己的文章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亦即文字通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企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这就需要写作者有很强的驾驭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那么,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语句表达准确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增强体质”,却不可以说“增加体质”;我们可以说“加快速度”,却不可以说“加快规模”。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在写作中遵守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二、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这样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在写作中,前后句子在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意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下笔前,最好先拟定个提纲或者打好腹稿;下笔时,应当一气呵成,避免断断续续;叙述的人称或角度也不要随意地变来变去,以免令读者感到混乱。

此外,段落衔接处要有必要的过渡词语,这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顺畅。

三、注意语言的分寸感

不同的词汇,在使用范围、表示的数量、表达的深浅程度、反映的感情色彩等方面都有差异,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发现和掌握这些差异,这样在表达意思时才能掌握好分寸。我们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揣摩作者语言使用的技巧,不断增强自己运用语言的分寸感,这样才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四、写完后要多读多改

在作文完成后,要注意检查:一是自己出声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来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是不是没有一点儿磕绊;三是凡是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加以修改。累赘的词语要删除,搭配不当的要更换,语序不顺的要调整,这样改出来的文章才会文从字顺。

要做到文从字顺,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之外,还要注意书写、标点等问题。首先,字要写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读的文章,还谈得上什么通顺呢?其次,不写错别字,因为一字之差表意上很可能差之千里。此外,标点符号是文字表达的重要辅助工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是写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而且是文章做到文从字顺的必要条件,写作时不光要注意使用正确,而且要注意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