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绽放的求索之花

梦中绽放的求索之花

19世纪初期,在世界各国化学家面前摆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已发现的各个化学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这一重大课题强烈地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化学家,使他们对之进行了非常艰苦的思考、研究和探索。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自1865年担任彼得堡大学的化学工程系代理教授以后,便着手撰写一本新的无机化学教材。他仔细地研究了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同时对各种化学元素的排列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找了几张厚纸,在上面打上格子,分别写上化学元素的名称、原子量、化合物及主要性质,并将它们剪成小片。他把这些小片一会儿这样排列,一会儿那样排列,希望通过排列它们的顺序,能够找出各元素之间的某些内在的必然联系,或者说找出其固有的规律。

门捷列夫紧张地工作了一天一夜,已经到了“人困马乏”的地步,却仍然毫无结果。由于过度劳累,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灵的思想,是心灵的真情。在梦中,他梦见了一张自己日思夜想的元素表:每一横行都是按化学元素原子量的逐步增大而排列,同时又按它们性质的相似性对应着排列成若干纵列。

门捷列夫猛然醒来,梦中的情形非常清晰地保留在脑海中。他马上用笔画出了那张表,经过反复核算,发现只有一处需要修改。

门捷列夫兴奋地拿出铅笔,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标题:根据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及其化学近似性试排的元素表。就这样,化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表诞生了,尽管它还只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门捷列夫的这一伟大贡献,不仅在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变化的规律,而且在元素周期表中预言了没被发现的新元素。后来的事实证明,人们发现的新元素与其预言的竟是惊人的相似。

有位记者问门捷列夫:“您怎么做梦就能梦出一张元素周期表来?”

门捷列夫听后哈哈大笑,对记者说:“我的朋友,你以为做一个梦就能梦出元素周期表来吗?你可要知道,我研究它已经20年了!假如没有20年的朝思暮想,就根本不会有在梦中绽放的求索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