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号方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某大学的一个研究室需要弄清一台进口机器的内部结构,可是却没有任何有关的图纸资料可以查阅。这台机器里有一个由100根弯管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其中每一根弯管各自的入口与出口,是一件相当困难和麻烦的事情。
研究室负责人找来了一些有关人员并提出要求,要集思广益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时间既不能拖得很久,花钱又不能太多。他希望大家广开思路,从多方面去想,不管是洋措施还是土法子,一定要想出一个简便易行的有效办法来。
参与此事者纷纷开动脑筋,先后提出了分别往每一根弯管内灌水,以及用光照射等许多办法。有的人还联想起了唐太宗出题考藏王松赞干布的特使禄东赞的故事,提出让蚂蚁之类的小昆虫去钻一根一根的弯管。大家提出的办法虽然都是可行的,但都不够简洁,不够立竿见影。
后来,这所学校的一位老花工提出,只需要一支粉笔和几支香烟就行了。他提出的做法是:点燃香烟,大大地吸上一口,然后对着一根管子往里喷。同时,在这根管子的入口处写上“1”;在管子的另一头,见烟从哪一根管子的出口冒出来,便立即也写上“1”。其他的那些管子也都照此办理。采用这样的办法,100根弯管,不到两个小时便把它们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得一清二楚了。
研究室的负责人说,这位老花工提出的办法,是收到的第36号方案。
无独有偶。有一次,美国的一段长达1000千米的电话线上,积满了因大雾而形成的凝结物,严重影响了电话通讯的正常进行。为了尽快恢复正常通讯,负责这一段线路的主管部门向社会各界紧急征集“能以最短时间清除凝结物”的方案。有关的专家和其他人员纷纷应征,提出了不少建议。主管部门对提出的这些建议都不十分满意,因为有的做法复杂烦琐,有的做法需时过长,有的做法花钱太多。
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将这些建议公开作了报道,希望能引起公众的进一步关注和讨论,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后来,空军的一位飞行员提出一个方案:驾驶直升机沿电话线上空飞行,向下垂直喷射强大的气流,以清除电话线上的大雾凝结物。这一方案经论证试验后被采纳实施,效果又快又好。据线路主管部门事后公布的材料说,这位空军飞行员提出的办法,是收到的第36号方案。
两个第36号方案都可以说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是取得成功的法宝。无摩擦便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善用智者智有余,善借力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