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没有未来
1944年6月6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分五路向诺曼底的德军发起猛烈的攻击。登陆战异常的悲壮、惨烈,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也有12.2万名将士献身疆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次历史性的战役,被视为终结德国纳粹对欧洲占领的序曲。因为,盟军登陆战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1984年,人们建立了诺曼底战役纪念馆。纪念馆设计者匠心独具,为其取名为“和平纪念馆”。1988年6月6日,纪念馆正式开馆。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向来是当时所有同盟国的节日,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向来无缘参加。1994年纪念诺曼底登陆50周年,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就遗憾地被排除在外。
但是,2004年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纪念活动,却让人刮目相看。其中的一个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便是法国总统希拉克邀请德国总理施罗德参加。
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了广场,在数千名群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希拉克与施罗德握手、拥抱、相视而笑,并肩走进“和平纪念馆”的大厅,就像两个许久不见的老朋友重聚。这热烈欢迎的掌声和欢呼声,也是握泯宿仇的心声。
在悬挂着法德两国国旗的大厅侧壁下,两位领导人共同为一面纪念碑揭幕,深红色的法语碑文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2004年6月6日,法国总统希拉克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共同参加了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
接着,大厅里爆发出热烈掌声,两位领导人再次紧紧握手。法兰西和德意志这两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积下深怨的民族,从此实现了真诚的和解。
真诚的和解以真诚的“认错”为奠基。
施罗德说:“虽然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记忆,但我们拥有共同的信念——我们都渴望和平。德国人民未能阻止那场丑恶的战争,为此深感历史责任无可推卸。
“我们德国人知道是谁导致了战争,我们了解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对此郑重对待。成千上万的盟军战士在残酷的一天内死去,他们为自由付出了最高的代价。德国士兵也付出了生命,因为他们被送去执行压迫欧洲的杀人任务。”
在二战中失去了父亲的施罗德,代表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德国一代人,用“痛诉家史”的倾诉来唤起共鸣:“没有人会忘记希特勒12年的统治,我这一代就在它的阴影下成长起来。我的家人4年前才找到了在罗马尼亚丧生的我父亲的坟墓,我从未有机会熟悉我的父亲……此时此地我代表的不是黑暗岁月中的旧德国。我的国家已经找到了回归文明世界的正途。”
施罗德特别提到法国以及希拉克个人的邀请,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法国不曾出于宽容与政治智慧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可能走完引导我们通往和解的路途。……对总统先生,我特别想要感激您一贯以来的帮助与努力。今天正是感谢法国及其盟国的大好时机。”
施罗德最后对那些60年前在诺曼底战役中牺牲的盟军将士说:“你们不是白白牺牲。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与自由中,为此我们感谢你们。”“我们的承诺是,我们不会忘记死难者。”
希拉克邀请施罗德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纪念仪式,用意正在于化历史积怨为和解。他热情洋溢地说:“在这个怀念与希望的日子里,法国人欢迎你不只是像欢迎一位朋友,而是把你当作兄弟一样来欢迎。
“我希望德国与我们一同记住自由的理想重归这片大陆的那些时刻。我们树立起法国与德国和解的榜样,向世界展示:仇恨没有未来,而通往和平之路永远开放。”
话音未落,希拉克与施罗德热烈拥抱,又一次紧紧握手。在《欢乐颂》的乐曲声中,他们缓步走进纪念馆广场,与等候在那里的二战老兵和两国青少年一一握手……
尽管施罗德的受邀到来,曾在法国人尤其是老兵中间引起了争论,但更多的人则愿意宽容地翻过历史上痛苦的这一页。
一个针对诺曼底地区居民的民意调查显示,大约有83.6%的人认为应该原谅过去。在参加和平纪念馆仪式前,施罗德来到朗维尔一座二战公墓敬献花圈,这里躺着2200名盟军士兵和322名德国士兵。他的到来,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
法国总统希拉克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共同参加了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使人联想到德国前总理勃兰特。1970年12月6日,前总理勃兰特向华沙无名烈士墓献完花圈之后,来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的广场。突然,他双膝着地,跪在了纪念碑前!他是向二战中被德国纳粹屠杀的510万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是为纳粹时代德国所犯下的罪孽而虔诚地认罪赎罪。勃兰特此举震惊了世界,尤其震撼了德国人的灵魂。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有80%的德国人非常赞赏此举,认为这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更充分地表达了德国人悔罪的诚意。此举也赢得了波兰人民的理解和信任,认为它为“结束一段充满痛楚与牺牲的罪恶历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勃兰特。
勃兰特34年前的惊世一跪,在历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不管希拉克与施罗德将来能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们让“仇恨没有未来,而通往和平之路永远开放”的创举,也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极其辉煌的一笔。
不要永远的仇恨!只要永远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