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头号瘟疫的英雄
24岁的英国医生詹纳,在发明牛痘接种法之前,就已是一名训练有素的人痘接种师了。但传统的人痘接种法还有一些缺陷,轻则会给一些人留下大块疤痕,重则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他常想:“为了杜绝可怕的天花,有没有更有效、更安全的办法呢?”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机遇,往往青睐像詹纳这样的有心人。他听说,挤牛奶的姑娘就是在天花猖獗流行之时也极少被感染。经过深入调查后他发现,牛也跟人一样会感染上天花,挤奶女工往往会感染上牛痘,但只要得过牛痘后就再也不会患上天花。他还发现,感染过天花的人,接种人痘往往不再发生反应,即使有也很轻微。
詹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慎之又慎地开始了用人体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试验。这招来了同行和教会的合力攻击:同行指责他用人体做试验是“不人道”;教会攻击他“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人的命运竟要由牛的脓胞疮来决定,这是教会乃至医学会所断然不能接受的。”
詹纳绝不是软骨头,绝不是在指责面前低头和退却的人。1796年5月14日,他怀着激动而期待的心情,找到挤奶姑娘尼尔姆斯,将其手臂上感染14天后的牛痘疱疮的浆液挤出一点,把它“种”在8岁健康男孩菲浦斯的臂上,“种”在用针划出的两道约1厘米长的浅痕上。从第4天起,浅痕上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和脱痂等一系列典型的初发反应,历时半个月,全身仅有轻度不适。为了进一步验证效果,7月19日又给男孩接种人痘,竟未出现任何天花病症。这是人体牛痘接种的首次成功试验,是人类历史上的辉煌一笔。
1798年,詹纳系统地总结了试验的经验教训,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牛痘来源及其效果研究》一书问世了。这是人类征服天花的宣言书,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社会各界。
但是,英国皇家学会根本不相信,一位来自穷乡僻壤的普通乡村医生能制服天花,不仅拒绝接受他的论著,而且把他视为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骗子”。格洛斯特医学会的同行们则攻击他“践踏”了希波克拉底《医生誓言》,要开除他的会员资格。还有人甚至荒唐地认为,接种牛痘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像牛一样长出尾巴和犄角。教会则更为恶劣,把他看作是“魔鬼的化身”,诅咒他应该下地狱。
在种种的攻击和中伤面前,詹纳选择了智慧的沉默: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他回到家乡,继续为村民们免费种牛痘。他的义行获得了好友们的支持,帮助他在自家的花园里建了一个小屋,并取名为“牛痘圣殿”。他除了在“圣殿”忙忙碌碌地为村民种痘之外,还不断到各地宣传种痘的好处。
为了回答种种责难和疑惑,詹纳又于1799年陆续发表了关于牛痘接种的一系列文章,并很快被译成德、法、荷、意和拉丁文在各国发表。
由于詹纳的牛痘接种法简便、安全、高效,很快就得到了迅速的推广。1803年,西班牙特地派遣医疗船队向所有海外属地推广实施牛痘法,这一环球航行历时整整3年。1805年,牛痘接种法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仅仅十几年的时间,牛痘接种法就传遍了欧洲各国和美洲大陆,致使天花发病和死亡的人数大大下降。
事实胜于雄辩,真实就是力量。英国政府终于看清并承认了这一创新的重大价值:在1802年和1807年,议会先后给詹纳颁发1万英镑和3万英镑的奖金;在伦敦建立了新的研究机构——皇家詹纳学会,并由他亲自担任首任主席。
尽管当时的英法是交战国,但詹纳的名字深受拿破仑的敬重,称他是“人类的救星”。德国人则将詹纳5月17日的生日作为盛大的节日来庆祝。
自1966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以牛痘接种法为武器,展开了根除天花的全球性大行动,夺取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1980年5月8日,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庄严宣布:“危害人类达数千年之久的头号瘟神——天花已从地球上彻底根除了!”
虽然牛痘接种法的发明者、英国医生詹纳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他却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
人们为他树起一座雕像,并刻下这样一行字:“向母亲、孩子、人民的英雄致敬!”
在詹纳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碑石的后面是人类伟大的名医、不朽的詹纳的长眠之地。他以毕生的睿智为半数以上的人类带来了生命和健康。让所有被拯救的儿童都来歌颂他的伟业,将其英名永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