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如人品
2002年10月7日,德国《星期日世界报》以“总统宣读他的思想”为题,介绍了美国总统布什的首席撰稿人——迈克·格尔森。
格尔森曾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记者,是一位既擅长写作,又善于思考的人。
有一次,他给美国副总统多尔起草了一篇相当精彩的讲话稿。布什看后非常欣赏,不久便把他调入白宫,任命他为总统写作班子的负责人,并亲切地称其为“笔杆子”。
格尔森进到白宫之后,把布什以往的所有讲话稿都搜集起来,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不仅力求吃透总统的观点和思路,而且还仔细揣摩总统的用词、语调和停顿的特点与规律。因此,他起草的讲话稿命中率特别高。
“9·11”事件发生后的第六天,布什决定向全国发表讲话,公开“揭露敌人的本性,回答美国人民关心的问题”。完成这个全世界人民倍加关注的演讲稿的重任,自然由格尔森来承担。他按照布什的意图,开足马力连夜起草。
第二天早晨,当布什大声读完这份讲稿之后,当即表示非常满意,一字不改,全部采用。这篇讲稿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强烈反响,受到了普遍的好评,对于安定人心、鼓舞斗志起了很大作用。
许多美国人记住了讲稿中的这样一句话:“好好生活,拥抱你们的孩子吧!”
许多美国人还记住了讲稿中的结束语:“我们不会疲惫,我们不会动摇,我们也不会失败!”
从此以后,布什对格尔森的称谓也有了改变,除了继续称呼他是“笔杆子”之外,还赞美他是“思想家”。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格尔森的成功也绝非偶然。他早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当记者的时候,同事们就这样评价他:“与其说他是位记者,不如说他是位哲学家。”
不经一番风霜苦,那得梅花放清香。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说,他的作品都是其思想、感情、性格、生活理想和人生哲学等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文品如人品,文如其人。谁想成为一个比较好的文字工作者,谁就要坚持不懈地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