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力量
约翰·皮尔彭特是美国人,19世纪初从著名的耶鲁大学毕业。他遵从祖父的意愿,做了一名教师。然而,生性善良的皮尔彭特对学生总是爱心有余而严厉不足。这在当时的教育界看来,是一种不受欢迎,甚至是无法容忍的毛病。结果,皮尔彭特很快结束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皮尔彭特选择的第二个职业是律师,他决心为捍卫法律的尊严与公正而奋斗。他常常因为当事人是坏人而推掉送上门来的生意,白白把优厚的酬金让给了别人。如果是好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又不计得失地为之奔忙。他这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做法,显然违反了当时美国律师界“谁有钱就为谁服务”的行规。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他不断受到排挤,后来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律师岗位。
皮尔彭特选择的第三个职业是纺织品推销员。假如他能从以往的挫折中吸取教训,也许很快就能成为一个有钱人。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根本不适应残酷的商业竞争,总是在谈判中轻易地把利益让给对方,而自己吃亏上当。时间不长,他就辞职不干了。
皮尔彭特选择的第四个职业是牧师,他试图为人们向善的灵魂尽一份力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由于他支持禁酒和反对奴隶制得罪了教区的不少信徒,又重蹈覆辙被迫辞职了。
……
总之,他的职业生涯是一路坎坷,甚至是屡战屡败。
1886年,81岁的皮尔彭特先生与世长辞,默默无闻地走完了一事无成的人生旅程,似乎可以盖棺定论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他的一生越来越刮目相看了。因为出自皮尔彭特之手的《铃儿响叮当》这首歌,像冬天里的阳光一样温暖人心,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广为传唱,真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奔驰过田野,我们欢笑又歌唱,铃儿响叮当,令人心情多欢畅……”
这首歌,本来是皮尔彭特先生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夜,作为礼物写给邻居孩子们的。这首偶一为之、朴实无华的词曲,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为什么竟然成为圣诞节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呢?
一个音乐界的权威人士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了皮尔彭特先生的一生经历之后,发表了被普遍认同的评论:“尽管世人的信仰和希望不尽一致,尽管世上还存在着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现象,但渴望善良是人类的共同心愿。这首歌恰恰表现了他一生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善良心声,所以才具有震撼人心的持久力量。”